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6年3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匠精神” 最需要加杠杆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当“工匠精神”这个词被写进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既表明工匠精神已经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同时也可以判断工匠精神缺失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5项量化指标,完成了24项。唯一没有完成的是进出口增长6%的目标。尽管2.9%的出口降幅已经远低于全球贸易降幅,但结合“海淘”和境外“爆买”火爆的情境,就不能不令中国企业反思。

忽然间人们发现,一向靠着价格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的“中国制造”,似乎缺了点优雅和美感,少了些让人心动的精致和精彩。即使是在自己的家门口,“中国制造”也出现了被冷落的趋势。

和资本市场中去杠杆的紧迫性相比,为工匠精神加杠杆的任务也并不轻松,甚至可以用十分严峻来形容。

2015年的股市加杠杆,让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令人惊心动魄的动荡;2016年开年之初的楼市加杠杆,又让一线城市的楼市变得狂躁不安。在这样一个企业和个人都蜂拥到股市、楼市,希望能够赚大钱、赚快钱的浮躁心态下,工匠精神几乎已经变成了一件奢侈品。

工匠精神是工匠们的自我激励、自我赞赏和自我表达,是一种超越金钱和财富的精神满足,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幸福感。在工匠精神背后,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足。

工匠精神不能是单纯对于企业和员工的苛求,而是需要一种沉静、从容和大气的社会心态。而这种心态的形成,必须抛弃长期统治人们心灵的速度情结,让人们从对股市和楼市的狂热中,回归到对劳动的尊重,回归到用劳动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本原。

无论在以严谨著称的德国,还是在以精细闻名的日本,甚至是在以手工品传世的意大利,凡是那些有着强烈工匠精神的国度,都有着尊重工匠和工匠精神的传统。这些国家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高管和普通工匠的收入差距都很小。绝大多数工匠都本本分分地拿着自己的劳动所得,而很少有人通过冒险和投机去股市、楼市抑或其他什么“捷径”寻求一夜暴富。

在许多发达国家,劳动性收入是大多数家庭财富的主要来源。根据英国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企业高管的平均工资为每周776英镑,英国全国平均工资为每周471英镑,前者是后者的1.6倍。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2011年美国全国从业人员工资中位数为3.446万美元,企业首席执行官工资中位数为10.932万美元,是全国工资中位数的3.2倍。2015年初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合益集团(HayGroup)发布的全球薪资报告称,中国企业高管和低层员工间的收入差距有12.7倍之多,是全球范围内高管和员工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合益集团的这份报告,是基于110多个国家、2.4万个企业、超过1600万人员的薪酬数据分析得出的。

和经济发展已经处于平缓状态的发达国家不同,经济长期保持高位增长的中国有着太多暴富的机会和神话。“拥有财产性收入”是一个非常有鼓动性的口号。股市和楼市的造富效应,让众多企业和民众不顾一切冲进去。为博得更大的收益,有许多人不惜用“加杠杆”的方式去冒险。只要做一个简单的推理,我们立刻就会明白,如果让财产性收入占有主导地位,更可能的结果是富者恒富、贫者恒贫,并且财富差距会越来越大。

比如,拥有1亿元可投资资产的人和拥有1万元的人,同时在股市里获得10倍的收益,那么财富差距就从原来的接近1亿元,变成了接近10亿元。并且通常来说,由于信息、知识、人脉等方面的原因,在资本市场上,财富阶层相比工薪阶层获得更高回报的机率大得多。

(下转第三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