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都”的互联网情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少杰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齐齐哈尔具有良好的生态和资源优势。近几年其大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农村金融得到激活,土地实现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日趋完善,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机械化、水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呈现了良好态势。
“特别是作为中国绿色食品之都,该市于去年成功举办了14届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当地农产品呈现了质优、量大、种类丰富的特点。”3月2日,齐齐哈尔市委有关部门负责人电话里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风起“互联网+农业”
采访中发现,该市按照市场化、高端化、信息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走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路子,结合市情实际,围绕供储销全过程,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模式,即 “互联网+农业”。
在业内普遍看来,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植入现代信息科技,智能化管理绿色有机食品种植、收储、加工、检测、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实现全链条质量保证、全过程质量追溯,提升品牌影响力,使优质产品快速、集群、高效进入高端市场。
有当地人士认为,“互联网+农业”在齐齐哈尔的具体实践,能够解决的问题远不止此。首先,可解决农村好东西卖不出去、卖不上价的问题以及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问题,还可解决农民增收空间窄、瓶颈多及耕地保护的问题。其次,解决销售过程中链条过长、保真难、盘剥利润过高及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再次,解决招商加工及转型升级慢、发展空间小的问题。
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传递,使每个人的信息在“云中”集合,把千千万万的需求变成订单,就形成了最好的“必需品计划经济”,从而彻底转变生产方式、销售方式,拓展发展空间,将农业由落后产业变为朝阳产业。
不难发现,该市把“互联网+”上升到全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市委主要负责人牵头研究制定了《齐齐哈尔市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新模式建设推进方案》。与此同时,市政府正在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市“互联网+”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密切配合,层层落实,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工作合力。
截至去年上半年,该市绿色食品(有标识)网上销售企业和合作社已发展到18户,线上销售量达到4106.4吨,销售额达到1863.6万元。主营的大米、杂粮制品等10类产品,目前在淘宝、天猫、阿里巴巴、1号店、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均有售。
电商平台建设正酣
值得注意的是,该市在强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布局中,一系列棘手问题如期而至。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称,由于“互联网+”属于新生事物,当地要发展成规模,目前最大障碍和阻力则是来自人才缺口,因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少,满足不了当地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
据了解,为应对上述诸多难题,该市围绕“种、储、销”三个环节,着力从源头抓好农业物联网、现代化智能仓储设施、电子商务三个方面建设。
实践中,该市将建设农业物联网,作为园区(基地)推广“互联网+农业”的重点内容。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规范化,该市聘请高校物联网专家、部分物联网建设企业工程师等组成专家组,研究全市物联网建设总体框架、区域布局,制订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市今后农业物联网建设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下发到各县(市)区,指导各地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目前,该市下辖讷河、拜泉、依安、甘南4个县市正在进行农业物联网试点建设。
与农业物联网建设相比,现代化智能仓储设施建设则成为“互联网+农业”实施中的重中之重。由该市本土企业——星光蔬菜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当地投资2.3亿元建设星光农业科技园区,构建对俄绿色食品线上线下跨境电商平台,力争打造成黑龙江省唯一一家集商品展示、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电商“孵化器”。
日前,黑龙江星光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曹永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星光农业科技园为广大入园的电商创业者提供最先进的自动化智能仓储服务,为电商发展企业提供冷链仓储和恒温仓储为一体的仓储基地,帮助企业解决电商销售高峰期产品无存储地、生鲜销售产品储藏难的问题。科技园区在仓储服务上全力给电商企业提供最便利最智能的仓储环境。
针对电子商务建设,该市则通过自建或借助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实行网络营销,结合应用冷链物流,把产地、自然条件、渠道、产品品牌全部融入线上线下销售之中,使该市绿色有机产品快速地配送到高端消费人群,打入高端市场。目前,全市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规模企业15家,自建电商平台15个,从业人员2万余人。截至2014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量200万吨、交易额8000万元。
另据了解,该市还通过举办电商博览会等活动,重点普及深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农业”应用,以推动现代流通方式创新、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据悉,来自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哈尔滨国裕集团等国内知名电商及金鹤川等本土电商企业80余家踊跃参加了上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