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产业·公司
 

2016年3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狙击“寨卡”首战告捷: 博奥晶典中国智造创“芯”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石岩

博奥晶典实验室

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条漂亮的抛物线,博奥生物集团寨卡病毒检测试剂研发团队的成员们忍不住地高呼起来:“太好了,真做成了!”

仅用3天时间,中国首个快速检测寨卡病毒产品就诞生于此。对于这个在近期和“埃博拉”病毒一样引发世界广泛关注的“寨卡”,终于有了“火眼金睛”的快速检测方法。遥想13年前,当“非典”病毒肆虐之时,同样是在这里,博奥生物集团短短7天时间就研发出了专用于SARS病毒检测的基因芯片。

为生命科学与集成医疗(包括预测、预防和个体化医疗)领域开发及提供创新性技术和服务的博奥生物集团,在平衡公共事件和市场需求上,反应为何如此之快?

用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奥晶典”)总裁许俊泉的话说,“这或许是博奥生物集团始终坚持着‘产学研用’所产生威力的显现。”

十六年基因路

许俊泉,这位在博奥生物集团核心子公司中,承担着集团快速证券化和产业化使命的博奥晶典负责人,对“如何让墙上的专利更好地走出来”似乎有了更确切的答案: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使博奥晶典继承集团核心技术的同时,成为拥有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品生产和商业营销的实业集群,将基因产业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实现市场化。

而在基因科技推动医疗、健康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大环境下,对于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的生物芯片行业,要想实现“走家串户”,还有着不小的挑战。

“在中国制造黄金十年之后,迎来了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转型升级,而博奥晶典更愿用‘芯’诠释中国智造。”许俊泉说。

成立仅4年的博奥晶典实际上已随“母体”博奥生物走过了16年的基因产业历程。

“当时,我们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许俊泉回忆道,“如果错过了初期发展,在这一领域我们将丧失话语权。”在这样的形势下,博奥生物于2000年应运而生。

其实,博奥生物的起步并非一帆风顺。中国生物科技行业起步晚、基础差的现实让博奥生物的发展容不得半点懈怠,也正是这股脚踏实地的拼劲让他们在产品研发中成果频出。

16年来,博奥生物先后获得了中国第一张生物芯片国家医疗器械证书、第一项生物芯片外国专利授权,推出世界第一张转录因子活性谱芯片、世界第一张遗传性耳聋检测基因芯片、第一张结核耐药检测芯片,起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在研发实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实下,为了让科研成果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在落实博奥生物集团“产学研用”一体化宗旨的前提下,博奥晶典于2012年正式注册成立,以往,博奥生物的三大支柱板块:科研服务、医学技术和科学仪器,均归属于博奥晶典业务范畴之中。

博奥晶典作为核心子公司,承担了博奥生物集团快速证券化和产业化的使命,通过整合集团的海外子公司和生产基地,成为拥有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品生产和商业营销的实业集群。许俊泉说,“一方面,集团卓越的研发实力为博奥晶典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另一方面,博奥晶典还要及时地把市场需求反馈给集团,与母公司打‘配合战’。寨卡病毒快速检测产品就是在我们得到市场需求之后反馈给集团,由集团研发成功后再交给我们铺向市场。目前该产品已出口到拉丁美洲。”

而目前让许俊泉引以为傲的是,我国不仅在突发疫情公共安全事件面前可以快速开发出病毒检测产品,还有中国制造的中国“芯”已走向全球各地。

据了解,博奥晶典生产的产品及服务已出口北美、欧洲、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诊断用生物芯片及相关仪器产品已进入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数百家医院用于疾病诊断。

布局“芯”产业

“怎么平衡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市场化的关系?”许俊泉时常这样反思,“是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创新而创新?还是把投入大笔经费所得到的专利转化为造福民众的产品?”

在美国,仅生物芯片就带动了一整个产业。

“我国设立的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就是要以此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许俊泉告诉记者,以建立生物芯片的技术平台为例,这关乎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围绕其打造整套生物芯片技术平台以及围绕它的应用产品。涉及了制造业、信息业、通讯业、医疗诊断等诸多方面。所以,它是一个产业链。

“我们提出的‘全人全程’,就是从人的出生开始,通过基因检测防控出生缺陷,一直到疾病诊断,再到健康调理,人的生老病死,我们的生物芯片技术每一步都能参与进去。”在许俊泉看来,“芯”产业链的布局,与民生息息相关。

16年来,博奥生物通过不断创新,打造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技术平台,研发了一系列基因检测产品,很多产品已经普惠大众,例如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2012年,北京市率先通过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方式对全市新生儿进行免费耳聋基因筛查,随后,该项目在成都、长治、南通、郑州、太原、新疆等地陆续开展。截至目前,全国使用耳聋基因筛查芯片筛查的新生儿已超过130万人,发现近6万人携带耳聋基因,数万家庭因此受益。这是全球最大规模使用分子检测技术对遗传性疾病所做的筛查。

而这仅是博奥生物诸多应用于民生的自主创新产品之一。

目前,博奥生物已经实现向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医学检验、分子育种、农林畜牧、新药研发和食品安全领域提供仪器设备、配套试剂耗材、科研服务外包、实验整体解决方案等。

作为承接集团核心业务的输出平台,博奥晶典继续延伸着博奥生物全产业链、涉足领域广的特点,这一特性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给创“芯”更肥沃的土壤

在国内生物芯片产业起步相比国外晚十年的大背景下,博奥生物为了不受制于人,创立之初就决定要打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

“有了科技基础和创新的技术,再把这些技术转化为产品,这些过程特别考验企业,尤其考验从研究转型做产业的人。”许俊泉说。

许俊泉认为,博奥生物历经三年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个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可使耳聋基因检测成为临床可行的诊断手段,为耳聋残疾从干预救助向预防减残的迈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目前,该产品已经获得台湾地区医疗器械许可证书,成为中国大陆首个获得台湾地区颁发的医疗器械许可证的基因检测类产品。

随着“中国智造”提上日程,会有越来越多原创性的技术和产品在我国诞生。而这与市场的不利环境矛盾叠加。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高新技术产品、新兴企业来说,还需要政府甚至社会层面给予一些扶持。我们需要一个更为有利的成长土壤,需要一个更规范的配套政策。”许俊泉表示,政府层面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可喜的改变,包括现在针对医疗器械自主创新产品开通了绿色通道,这些都是对创新产品的有力支持。

用国际领先的基因技术造福民生,是博奥晶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中国智造”的初衷。“下一步,公司还将继续以构建前沿生命科学整体解决方案为目标,加速新一代基因检测技术行业的发展。”许俊泉说,公司要做的就是立足于集团巨人之上,持续创新、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加速产品市场化进程,以“芯”为始走“心”路。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