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十三五”·改变·论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十三五”·改变·论衡
 

2016年3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立大数据平台服务现代农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建言人: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内容摘要:大数据与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的结合已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农业”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词。因此,让大数据这个“现代工具”充分发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已变得至关重要,刻不容缓。对此一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二是依托农业大数据提供服务与信息支持;三是建立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和使用机制。

【他们说】

中农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助理兼项目经理王克成:

实现农业大数据平台需要5—8年时间

应该说建立全国范围农业大数据平台肯定对农业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大概可能需要5年至8年的时间来积累和发展。因为数据的搜集、积累都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数据搜集源也是问题,如果是高素质的新型农业企业家,那么可行性就较高。但是对于普通农户来说,要搜集其相关种植数据就需要其理解、信服和支持。此外,数据甄别工作十分重要,不仅要保障数据数量,还要保障数据的真实性。

菜鸟网络农村物流专家沈建锋:

让农民在田间地头使用APP进行互动

在农业大数据的利用上可以看到有两个分块,一是供需匹配领域,一是品控领域,目前前者发展快速,而品控领域仍存难度。如何让供销匹配的大数据能够反哺到种植生产环节,并更加科学的进行种植,这应该是很多个公司还有政府共同参与进来的事情。未来,我们希望农民能够在田间地头打开一个APP,通过经纬度和一些终端设备获得其土壤、气象和历史销量等多样的数据,并且通过一种比较简单直接的方式给予建议,让农业变得越来越不“听天由命”。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副主委、广东省农业厅厅长程萍:

以高科技创新突破补农业现代化短板

当前,我国的农业重大基础理论、前沿核心技术以及农业高科技应用推广,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应用相对滞后,农业现代化程度仍然较低。与此同时,农业科研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中央一直强调“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我国也逐步涌现出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为我国现代农业提供了技术与产业支撑。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公司在国家项目评审、资金安排及科技奖励等方面排不上队,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

科技成果与农业紧密结合关键在于引导

以大数据、互联网及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型战略产业的崛起,为中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智能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如果将这些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结合,势必将更大地解放农业潜力,使得传统低效、低附加值、粗放式的农业转变为新型高效、高附加值、集约化的农业。所以如何引导科技成果与农业紧密结合、如何将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进行农业应用,将是决定中国农业是否会在“十三五”期间转型升级、进而助推整个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