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园因地制宜破解未来发展瓶颈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少杰
发展呈遍地开花之势的农业园区,在赢得地方追捧同时,也引发了业内普遍担忧。
有分析者认为,各地数以千计“农”字号园区发展仍处在起初阶段。尤其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普遍存有缺乏核心资源、服务雷同、不够接地气等弊端。由于起步较晚,一些农产品电子商务园区明显发展力不足,存在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发展思路、支撑体系服务跟不上、电商平台经营分散、电商人才缺口大等问题。
此外,由于少数地方过度推崇建设农业园区,造成部分园区存在规划布局不尽合理、运行机制尚需完善、政策扶持不够到位等突出问题。
那么,包括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内的各类现代农业园区,未来将如何实现进一步提升?
“针对现有规划不合理、不科学的园区,重点是抓好对园区规划、公共服务、科技支撑、体制机制创新及辐射带动等‘五个水平’的提升。”有分析者认为,通过规划引领,提升水平强化园区功能布局。
专家的分析,实际上是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园区的综合功能,既要有生产、展示、培训教育功能,也要有研发、服务(种苗、检测)等功能,甚至还要有加工、物流、休闲观光等功能。
针对“农”字号园区未来的发展路径,朝阳市市长于言良认为,这类园区应按照“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特色化”的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抓好农业园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农业”思维的宁夏石嘴山市,对农业园区的发展也充满着工业化的思维,对此该市的市委副书记蒋文龄提出,要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症结问题,就必须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该园区就是采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建设新模式。
蒋文龄分析认为,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必须要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要切实提升组织化水平,把工业管理理念、组织方式、营销手段等,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用现代工业的组织形式抓农业生产,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农业。
同时,按照地方政府引导扶持、市场化运作、社会资本参与的思路,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园区经营主体,发挥他们的建设主体作用,激活园区建设内生动力。
此外,以农村改革推进园区建设,把农村改革中的产权流转交易、抵押贷款等各项改革成果,在园区中加以推广应用,帮助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农产品加工园区作为城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点,通过产业化来推动城镇化,通过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带动推动农业现代化。”江苏泰兴市委书记孙耀灿提出,要不断完善功能,提升园区的集聚能力。为此,要启动商务配套开发项目,完善酒店、超市等公共配套设施,打造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绿色生态园区,提升园区的整体形象。同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园区融资平台、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添园区企业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