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与创客:不共振则出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江金骐
随着深圳“地库”的曲终人散,人们对虚胖的孵化器市场,终于从隐忧走到唏嘘:该来的总会来!
其实,早在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就有人开始质疑,孵化器市场的发展是不是有一哄而起之势?但理性的声音完全被突起的、形形色色的孵化器所淹没。科技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仅科技企业孵化器近3000家、众创空间2300多家;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超过80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孵化器内创业人数超过150万人……
应该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创业者为服务对象的孵化器行业迎来“风口”。但与此同时,很多地方争先恐后上马这一项目,有的动辄建一座数百亩甚至数千亩的孵化器或孵化基地,在这个风潮中,有的创业者舍本逐末,将创办孵化器作为创业新方向。
同业市场的竞争在加剧,孵化器作为“创客”的服务平台,在回答“怎样帮助创业者活下来”之前,先回答好“自己怎样存活下来”的问题。“如果不能为创客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只是扮演‘二房东’角色的孵化器会被洗牌掉。”这是业内人士的切身感受。
我们认为,创客孵化器首先应回到原本的定位,应想清楚怎么孵化创客项目。而实际情况是,许多的号称“创客中心”“梦工场”“创业咖啡”等孵化器,既当“二房东”收租度日,又拿政府针对创业孵化器的补贴。拿政府补贴,本是享受政策鼓励,是无可厚非的,也就是说,拿政府补贴也行,但得孵出成果,孵化器要真能孵出“小鸡”来,应为进驻的创客团队带来价值。现阶段的孵化器更像是“列王纷争”,很多不是为了提供价值,而是为了分食政策红利;不是为创客而存在,而是为逐利市场而存在。
以深圳为例,2015年,深圳创业者有1万余人,孵化器却有100多家,平均每家孵化器的创业者数量只有100人左右。数量疯狂扩张已让各类孵化器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创业服务资源同质化、服务效率低下、投入成本高等问题日益突出。
对创业孵化器,科技部将其定义为: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设想,由创业者创设孵化器,再为其他创业者提供服务,这种服务的含金量能有多高?没有或不能提供高附加值的孵化器,结果只能像“车库”一样“过不了年”!
真正的孵化器,就应该为创业者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对此,有专家提出两个维度的考量:一是在项目的筛选阶段,要挑切中市场热点和用户痛点的产品,而且具有可实施性,这一阶段要过滤掉不靠谱的项目;二是在产品的设计、供应链等方面进行资源的全方位支持。当然,作为一个市场运营主体,国内孵化器尚需做多方面的改进,比如对创客团队提供专业支持和培训,指导团队更好地推进项目;要善于通过资本运作,推动创客项目实现市场化;在产品后期,还要提供完善的供应链服务等。
孵化器只有真正融入创客团队,并成为创新项目的链条时,免遭淘汰才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