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中国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中国园区
 

2016年2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口下的创客空间 站稳脚跟不容易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霂轶

根据科技部统计,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超过8000万平方米,服务和管理人员超过3万人,在孵企业共计超过10万家,毕业企业超过6万家,孵化器内的创业人数超过150万。

众创仍是热潮

自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创新创业的热潮席卷而来,创业项目、公司如雨后春笋,成倍增加的创业项目和公司,证明着这一波的创业大潮前所未有!但与此同时,业内普遍认为,众创空间同质化严重、发展模式难以落地等现象也仍存在。

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仅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近3000家,众创空间2300多家。另外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国的众创空间数量达到1.6万家。面对众创空间过剩的质疑,科技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翟立新曾表态,“与越来越多投身创新创业的群体对创业服务的需求相比,众创空间不仅不过剩,可能还不足”。

在众多众创空间中,优客工场的服务能力,因其强大的资源整合力和市场联合力而更具吸引力。1月20日,阿里云“创客+”与优客工场签约,两家将推动阿里云“创客+”在优客工场落地,阿里云和优客工场的首站,选在了北京海淀区四季青,而值得注意的是,入驻阿里云+优客工场的创新创业者,将得到阿里云的云计算及其他配套资源支持。

据悉,阿里云“创客+”针对不同阶段创新创业企业,推出了“孵化扶持”和“加速扶持”两个计划,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专人辅导。阿里云“创客+”定位在平台、社区,主要发力于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种新模式。这意味着,优客工场再一次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众创空间各自发力

相对于优客工场的强势出击,安快创业谷走的则是“低调路线”。

也许知道安快创业谷的人不很多,但喊出“让创业不再孤独”口号的正是安快创业的创始人张海峰。张海峰在2014年3月份随习近平主席出访欧洲后,回来后就开始“再创业”——成立“安快创业谷”,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了面积2万平方米的安快创业谷总部,这早于创客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时间。

安快创业谷官方的定位是,致力于打造成为小微企业、创业者互联互通、互帮互助的助力成长平台。

目前,安快创业谷目前入驻企业和创业团体100余家,安快创业谷被大兴区人民政府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授予“新区众创空间”称号,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孵化器,同时也是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张海峰的经历是无数创业者的缩影。

安快创业谷属于稳步向前的众创空间,每一步看起来也是中规中矩,但是,安快创业谷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模式和细节。

在1月20日的北京望京安快创业谷开幕式上,安快创业谷主题为“超级英雄”活动聚集了一票创客们。据安快创业谷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快创业谷的活动很多,品牌活动‘可乐趴’等每周都会有,大家的参与热情很高,各个地方的创客都有。”

在整体的发展模式上,安快创业谷并无创新之处,但其旗下的“谷粒创业学院”签约了100多位各行业中的资深专家、成功创业者及投资人,这些人都作为安快创业谷的创业导师,采用独创的“选、试、绑”方式,结合线上平台的导师展示,最终,安快创业谷的创业导师能够得到入驻企业的股权。

“草根空间”有难处

“安快创业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孵化器!”一直有人这样认为。

对此,安快创业谷的相关人士表示认同。他认为这个创新空间是通过新模式、新机制、新服务、新文化融合发展,打造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服务社区,集聚各种创新创业要素。

其实,记者观察到类似这样的创业空间不在少数,但他们大多通过“创业教练工作坊”、“创业门诊”、“项目路演”等多种活动和讲座,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最需要的创业辅导。就拿安快创业谷来说,预计2016年将在北京成立十家安快创业谷。

安快创业谷的发展之路和其他众创空间看似相同,但也有不同的地方。事实上,安快创业谷在空间、服务、创业社区上有着自己的想法,但众创空间的有趣就在于,回报周期较长,像优客工场这样独具资源优势的众创空间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像安快创业谷的稳步发展型,业内称之为“草根空间”,但无论众创空间“出身”如何,服务能力、清晰的定位更为重要。

据相关媒体报道,北京市科委针对北京众创空间的一项调查显示,众创空间在提供培训、投融资、法务、财务等方面的服务能力较强,但仅有44.4%提供市场营销服务、39.7%提供供应链服务、20.6%提供科研条件。对创业者来说,20.4%的创业企业和团队认为缺乏有效的创新创业辅导,15.6%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14.4%产品定位难,12.6%团队组建不合理,从侧面反映出众创空间在产品和商业模式构建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创客将会不断增加,所以说这可能是创客最好的时代,不过创业大潮有起有落,不具备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也将会被抛弃。

风口之下,谁会留下来成为“时代的企业”?让时间回答吧。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