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金融投资
 

2016年2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光保险 互联网金融再进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杨轩

2015年,阳光保险互联网金融战略业绩斐然,互联网保费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81%;互联网客户数突破800万人,年同比增长超过80%;三大平台新增注册用户数突破90万人;开发上线互联网保险产品20余款,面向个人的互联网保险产品线基本齐全。进入2016年,其互联网战略继续推进:基于互联网战略的信用保证保险公司开业,并迎来了清华大学金融学院分中心在公司的落户。

专业信用保证保险公司获批

据保监会官网资料显示,国内首家商业性专业信用保证保险公司阳光渝融信用保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信保”)获得中国保监会同意开业批复。该公司将致力于成为“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平台型专业化商业信用保证保险公司。阳光信保由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两江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和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注册地为重庆,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人民币。

信用保证保险是以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保险,而信用作为金融的基础,对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持续完善已逐渐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在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信用保证保险机构、加快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探索债券保险。

此次阳光信保的开业标志着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同时也是保险业“新国十条”的直接落地成果。

阳光信保将自身设定为数据驱动型公司,通过大数据构建风险控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运营管理等体系,专注于为个人客户、小微企业和各类机构客户提供信用风险管理服务。主要业务范围:信用保险;保证保险;上述保险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据阳光信保负责人介绍,阳光信保的使命是让信用产生价值,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及小微金融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相对于政策性的中国信用保险公司,阳光信保以其商业性具有巨大的广泛性和普惠性;同时,相对于外向型的中国信用保险公司,阳光信保会更加对国内中小企业形成坚实的金融业务支持。

互联网金融研究走出清华校园

近日,“清华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阳光保险分中心”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就业实习基地”挂牌仪式在阳光金融城举行。此次分中心的成立,意味着阳光保险集团与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在互联网金融研究上的融合深入推进,同时也是阳光保险集团在校企打通以及产学研究方向的再次创新。

清华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是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阳光保险集团全资捐建,与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合设立的互联网金融研究机构。该中心以金融创新为主要研究方向,以互联网金融特别是互联网保险为研究重点,力求将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保险研究形成体系。

在去年12月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联合发布了《全球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报告(2015)》,研究全球近50个国家及地区的超过1000家互联网金融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和成长型企业,对全球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历程、形势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在致辞中说,互联网金融研究创新中心在互联网金融刚刚发展之时就已经设立,体现了阳光保险战略发展的远见卓识。他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通过双方紧密合作,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金融创新成果,为国家经济转型做出有力贡献。

阳光保险集团总裁李科表示,希望借助“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阳光保险分中心”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就业实习基地”平台,推动阳光保险集团和清华大学发展创新研究,提高创新转化率,实现创新研究、创新转化、人才培养,打造金融创新生态链,为阳光“一身四翼”战略的推进和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记者从仪式上了解到,未来将有一系列项目推进和落实。一是在阳光保险设立实习生基地,给予五道口实习生一定特殊津贴政策,更好吸纳五道口优秀毕业人才加盟;二是中心将加强年度科研课题和项目转化、推进“P2P众筹保险研究”、“人工智能与保险结合”、“理财师标准建立及培养体系建设”、“基于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的征信、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等课题研究;三是一年一度的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将在2016年设立阳光分论坛。

这些产学研推进项目将进一步拓展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空间,为阳光保险“一身四翼”的新十年战略提供重要的智库支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