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调查
 

2016年2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样做一个 合格的企业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钟文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许多企业家,甚至包括一些著名企业家失联,让人非常痛心惋惜。而有的企业家的失联往往牵扯到刑事犯罪,这不仅使其个人身败名裂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更严重的是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相关人士指出,反观企业家失联现象的背后,有如下几点需要反思:首先要敬畏法律,不要去触碰法律红线;其次是正本清源,不为名誉所累;三是量力而行,不盲目扩张。

敬畏法律

2015年8月,杭州宋城集团用“杭州六月飞雪,百名窦娥鸣冤”的舞台剧实名举报浙江省人民法院院长齐奇“失职渎职、干扰司法公正”,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该事件最终在宋城集团执行总裁黄鸣专门到浙江省高院向齐奇道歉而结束。齐奇说:“我只说一句话:还是要敬畏法律。”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张远煌教授曾透露,经调查我国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企业家,因为触犯刑律而“倒下”。他说,从调查来看,近年来企业家的犯罪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

事实上,有的企业家更热衷于攀附权贵、寻找靠山来开拓市场、参与竞争、获得资源,达到迅速致富的目的。他们相信,借助于权力的庇护,他们不仅能够轻松获利,还能够破财免灾、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提高本地GDP的增速,对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的放纵,也是企业家走向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他们事前不监管,事后不查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对举报者打击报复;有的政府和职能部门还越俎代庖,帮助企业突破法律红线,给予更多优惠政策,为企业谋取不当得利。在这样的权力关照下,也助长了一些企业家的胆量,他们更愿意铤而走险,变本加厉趋向于非法逐利。

然而,应该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反腐力量的加强,一些官员、包括一些高级官员纷纷落马。树倒猢狲散,拔出萝卜带出泥,那些依附于这些官员的企业家也纷纷倒下,锒铛入狱。

敬畏法律是包括企业家群体在内的所有公民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针,遵守法律应该从每一个人做起,企业家更应该成为遵纪守法的楷模。与此同时,从国家层面来说,完善社会制度和健全运行机制也是当务之急。

不要为名所累

企业家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也因此,国家给了企业家非常多的荣誉。许多企业家都是全国、省、市、县、乡镇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不仅如此,许多企业家还肩负着诸多的社会职务。一位企业家曾说,他有几十个社会职务,包括各种协会、研究会的职务等等。他坦言,每年要交纳的各种费用就不少,最头疼的是还要花很多时间去参加各种活动会议等。著名企业家王石就直言,现在很多企业家疲于应酬,甚至都没时间花在管理和战略规划上,就是因需要维护的关系太多。甚至企业能做多大,取决于企业主能维持多大的社会关系。

为名所累是许多企业家的现实写照。有的企业家企业做得非常大,或者在当地已经非常著名了,甚至已经成为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但还是不满足。有的企业家太好名,喜欢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自己,为吸引媒体的注意不断制造一些话题;有的东奔西走到处演讲,参加各种各样的论坛等等……他们太注重自身的名声,而忽视了企业的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是埋头做事的,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对自己的宣传上面,放在扬名上面。

还有的企业家非常热衷于慈善。慈善本来是好事,值得褒扬和尊重,但是在企业仍处于发展成长阶段的时候,花费大量资金去搞慈善事业是不正确的,这必然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

不盲目扩张量力而行

纵观失联企业家,不难发现,很多企业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盲目扩张,大量举债,导致资金链断裂,最后造成企业破产倒闭。

理性对待投资,不盲从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基石。温州某知名鞋企负责人谈起一件往事:他的企业当时准备扩建,地方计划给他150亩土地,这在寸土寸金的温州是非常诱人的,但他最终只要了80亩地,很多人都说他傻,因为别人想要也要不到。他认为,土地多当然好。问题是,政府的土地也不是白拿的,是希望你投资的。他考虑到企业扩张不了那么快,规模扩张太快,资金肯定吃不消。就算银行肯借钱,最终也是要还的。做企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就像房地产高峰期时,很多朋友邀他去搞房地产或者炒房,他也曾心动过,但最终还是拒绝了。他说,他鞋厂都做不好,哪还有精力去做别的。最终,当年身边很多朋友逃难的逃难、躲债的躲债,有的更是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而他的企业依然很好。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