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研: “基金效应”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蔡钱英
近年来,中央企业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科学和战略领域的创新主体,在4G通信、载人航天、蛟龙潜海、特高压、高速铁路等领域取得了大批突破性科技创新成果,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逐年递增。
据了解,作为大型科技型央企之一的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钢研),自上世纪90年代末转企改制以来,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永恒发展的主旋律。
日前,中国钢研董事长才让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也越发凸显。尤其是在创新获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中央企业仍然面临创新投入资金来源单一、科技人才缺乏长期激励、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不畅通等掣肘。
才让认为,作为科技型企业,最宝贵的是创新能力和习性,中国钢研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在传统技术领域,也已经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创新基金呼之即出
事实上,中国钢研长期坚持科技创新谋发展的动力与中央扶持政策不无关联。
为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和动力,国资委在去年7月曾对外公布消息称,正推动设立1至3只中央企业创新投资基金,以拓宽央企投资渠道,加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力度。与此同时,国资委还在继续鼓励央企内部设立专项基金,积极促进内部科技成果转化。
在此背景下,中国钢研按照2015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设立了“成果份额持有型创新基金”,支持集团公司范围内的创新项目。近日,中国钢研2015年度成果份额持有型创新基金支持项目签约仪式在集团总部举行。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首批签约共支持6个创新项目,合计总预算4129万元,创新基金共支持经费1030万元,团队个人合计出资102万元,同时吸引了中科院声学所等外部机构研发资金投入125万元。项目涵盖增材制造(3D打印)、节能环保、互联网+等重要领域。
据中国钢研总经理白忠泉介绍,该创新基金设立意义重大,是落实国家提出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是结合集团公司发展需要的机制创新和探索,“要解放思想、激励创新,尤其是激发年轻人尽快成长,出成果、出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创新基金的成立,项目创新团队也自愿出资加入,白忠泉认为这一行为大大增强了集团公司对创新项目的信心。他要求相关部门、项目团队要加强过程管理,加强和市场对接,出现变化及时做有利的调整,要求基金按季度分批支持,成果开发成功后要及时跟进转化投资,实现创新与市场、技术与产业的对接。
有专家表示,未来国资委创新基金的设立将着重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而用机制和资金共同鼓励科技创新是国企改革的一个关键部分。
与“四大突破”共舞
记者注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推出了系列政策措施。其中,资本与技术的双轮驱动是重要的实施路径。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
才让指出,中国钢研设立创新基金是形势使然,也是科技型央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一次大胆尝试,实现了几大突破:一是法人制度的突破,自然人、法人、外部投资者联合开展创新研发;二是研发资金使用方式的突破,改变了项目申报以单位为主体、经费以拨款补贴的消费型方式支持模式,改为享有成果份额;三是于法有据,是依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四是风险共同分担,收益最大化。
才让还表示,该创新基金的激励机制一定会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必将有力促进中国钢研转型发展。
“中国钢研将充分利用好丰富的外部资源和现有的投融资平台,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创新投资系统,构建双创项目滚动资助体系。”对于中国钢研未来的创新发展,才让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