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渤海新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渤海新区
 

2016年1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园区+创新” 助新区成产业隆起带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少杰

在业内普遍看来,产业,已是沿海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产业发展决定着沿海发展的规模、水平和走向。因此,强化产业支柱,打牢“根基”,既是沧州转身向海的一条成功经验,更成为沧州未来沿海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园中园”助产业集群

在沧州沿海区域,初步构建起了以石油化工、冶金装备、港口物流为基础,以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临港产业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深耕“蓝海”需要夯实产业“根基”优化软硬环境,更需要科学规划和把好项目入口端。这无疑对渤海新区“园中园”是一次发展考验。为此,渤海新区在实施产业规划中,坚持向园区集中。按照“港口导向、港产联动、突出特色、循环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在临港区域规划了260平方公里产业聚集区,包含十大经济功能园区。

除此之外,中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生态、创新、特色、共融”为核心发展理念,重点规划建设有科技创业园、高等教育园、大学科技园、新能源产业园、高端制造园、通用航空园等六大产业功能的“园中园”。

“园中园”扎堆建设,为渤海新区产业发展各具特色迎来发展契机。

石油化工产业,目前已具备1000万吨炼油、300万吨重交沥青、15万吨TDI、63万吨PVC和36万吨烧碱的产能,汇聚了一批业内领军企业;

冶金装备产业,已具备1000万吨装备新材料产能,聚集了中国一重冷轧板、北汽40万辆整车、中钢8万吨镍铁、中铁装备、达力普特型铸锻等一批重点项目;

电力能源产业,已具备252万千瓦火电、15万千瓦风电和5万千瓦光伏发电的产能,形成了煤电为主,热电、风电、光伏发电为补充的格局;

现代物流产业,“三中心、六通道、十八节点”的规划布局已现雏形。此外,渤海新区强力推进战略合作,加速临港产业聚集,目前重点项目共计110余项,总投资2125亿元。

采访中发现,依托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有科技创新作保障。为此,渤海新区管委会与河北工业大学共同签署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河北省渤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靠创新走“三型”路

实现科技创新,表现在工业领域,就是要以点带面,坚持不懈地抓好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工业经济走上创新型、集约型、节约型发展道路。

正是通过自主研发与创新,位于临港物流产业园内的欣昇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企业“减负”。在该公司总经理王同建看来,对于物流公司而言,实现综合物流成本的降低已等同于实现了节能减排。

王同建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该公司现从事运煤大货车百余辆,针对日益攀升的运输成本,公司通过自行设计研发并已成功投入使用的人工智能拆装设备,实现货车4辆为一组,去时“4变2”回时“2变4”达到节能减排效果。也就是说,4辆货车(空车)从公司出发前,通过车间智能拆装设备40分钟操作后,“4变2”成形(其中2辆车头、车身被各自装载在一辆欲行驶的货车上),到达目的地后,再次通过拆装设备实现“2变4”后装货返回。目前,这一被业界普遍认可的创新模式,已被国家交通部批准列为独家试点运行单位。

据王同建估算,通过创新“减负”该公司每辆货车的综合物流成本同比下降20%。这将意味着,货车运输成本的降低实际上在耗油、磨损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王同建所说的节能减排由此而得出。

同样是通过技术创新,位于中捷产业园区的河北犇放牧业公司,实现了用工成本降低和节能减排。该公司副总经理于长晖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作为存栏上万头奶牛养殖规模的大型农场,通常仅喂养一项所需雇佣工人近千名,按照以往管理方式,1人最多能喂养10头奶牛,但自引入高新机械设备后,实现了万头奶牛仅需10人喂养的改变。仅此一项,每月为农场节约用工成本数十万元。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该公司正在投资建设一项环境能源工程。据了解,该项目符合国家推行的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政策要求。于长晖介绍,该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经济效益7000余万元。其中,生产车用燃气可获效益4000余万元。

此外,总投资8亿元的沧州星宇汽车部件项目、投资35亿元的达力普特型铸锻项目,还有沧州大化TDI、金牛化工PVC、信诺立兴、伦特石化、中铁装备、金隅水泥等一批产业支撑项目,不管是生产规模、产品档次,还是科技含量、创新水平,都是国内或省内同行业的佼佼者。

值得关注的是,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的还有人才。近年来,渤海新区始终在着力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制定出台了系列专件。“渤海新区管委会院士工作站”等三家院士工作站获准成立,首批院士进驻办公;聘请各类专家顾问107人,建立创新创业团队12个,引进包括博士、研究生等在内的专业人才345名。此外,达力普、临港化工等企业也获批设立了自己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这些利好消息都将加快新区科技创新步伐,促进循环经济科学发展。

(渤海新区宣传办对此文亦有贡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