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率先 两个倍增 一个建成
渤海新区:再造一个河北沿海增长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石岩
王利博制图 |
“‘十三五’对渤海新区发展可谓攸关时局,这也许是历次发展机遇中我们实现赶超跨越的最后机会,我们等不起!”采访伊始,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就抛出了新区的时代命题。他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既然新区拥有的优势多、基础好,确实到了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了。
这个作为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承接地,渤海新区从成立之初就被寄予厚望:其不仅是“一带一路” 的北方重要节点,还是亚欧大陆新通道的“桥头堡”。
随着新区“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在经济新常态的当下,渤海新区“打造河北沿海第一增长极的任务目标”似乎到了“见真章”的时候。
造势:“十二五”集大成
在毗邻总面积达3360平方公里的周边区域,目前还没有哪片土地能像渤海新区这样充满生机和潜力。
高速、铁路在此交汇,向西北辐射的黄骅港将广阔腹地货物引向海洋,200公里半径内的京、津、冀、鲁4个国际机场,构成了渤海新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
先天“基因”良好,但也不能少了后天的完善。
“‘十二五’期间,新区内道路修建近400公里,服务港口集运、连接省内各市、京津及周边省份的‘大通道’基本形成。”张国栋介绍,在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有效投资力度的难得机遇期,新区推进了河口港区疏港公路南段工程、连洼排干改造等86项重点项目,使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有了“硬家底”,干什么事都有“底气”。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渤海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而在经济常态化的当下,本地完成生产总值470亿元,同比增长8%,是2010年的1.5倍,完成全部财政收入90.2亿元,是2010年的2.2倍。
“特别是渤海新区在‘十二五’期间,先后投资319亿元完成了综合港区起步工程、推进了综合港区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改写了沧州没有综合港的历史。”张国栋说,新区港口建设的突破,实现了由“单一煤炭港”向“综合大港”的转变。
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成就了以石油化工、冶金装备等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新材料、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渤海新区的产业优势正在“溢出”。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渤海新区造就了多个“景气”,比如,经济实力快速增强,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港口建设实现突破,运营能力加快提升;重大项目持续落地,临港产业加速聚集;发展格局更加清晰,城市建设拉开框架等,在事关渤海长远发展的十个方面,渤海新区超额完成了这期间的使命。
规划:“三二一” 跨步走
经过“十二五”的发展积累,新区已具备了向更高目标加快迈进的基础和条件,迎来了战略转折点。
“我眼中的新区,在‘十三五’期间是五个关键期。”张国栋在谈新区“十三五”规划时,对其定位显然是“胸中有丘壑”。他说的“五个关键期”,即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重大战略机遇的叠加期、综合优势加快转化的黄金期、赶超跨越的攻坚期,更是建设沿海强区、壮美港城的关键期。
而现实所面临的形势却不容盲目乐观:经济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也许长时间存在。
“虽然下行,但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主要是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尤其是当前稳增长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渐显现。”张国栋说。
据分析,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进一步确定稳中求进的主基调,提出重点构建沿海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把包括渤海新区在内的东部滨海发展区纳入战略空间布局,这都为新区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鉴于此,渤海新区在“‘十三五’时期,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还是定在发展上,概括起来就是三个率先、两个倍增、一个全面建成。”
“三个率先”,就是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以及在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在全省取得率先。“两个倍增”,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是全省的两倍,年均至少达到15%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是全省的两倍,年均至少达到20%以上。“一个全面建成”,就是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现状:压力叠加
据张国栋的介绍,按照规划,到“十三五”末,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要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具体地说,在“十三五”期间,全区要实现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2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0亿元的“1212目标”。
目标高远当然是好事,但对于“软着陆”的经济走势来讲,如何实现目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从目前看,2015年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沧州范围内十九个县市区中列第四位,与排位第一的区差了近两个百分点,全部财政收入增速甚至排到了第十五位,远低于全市10%的增速,与排位第一的市有40多亿元的差距。
(下转第十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