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园区招商更加倚重联盟力量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金骐
企业园区联盟是大势所趋 |
刚刚过去的2015年,随着产业地产、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预示着产业园区基本上已由3.0时代过渡到4.0时代。
对这个“新时代”,由中国产业新区发展联盟、中国产业新区研究院、搜狐焦点产业新区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产业园区招商信心指数报告》(下称“报告”)认为,“新时代”将深刻影响着园区运行的发展策略,其中,外部的产城融合,内部的产学研一体化推进,都将成为未来园区长足发展的支撑点。对此,中国产业研究院研究员肖楠分析认为:2016年产业园区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依然依赖于精细化的定位和服务、高端专享的环境创造、信息化平台建设、产城融合的深化以及产业园区的广泛联盟。
产业园区预期好
《中国企业报》在此前的多篇报道中,被访者对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普遍看好。这种观点在“报告”中再次获得响应。
“政策利好产业地产发展,这是从调查中得出的结果。”肖楠介绍,全国调查的产业园区发展整体的宏观政策环境,也就是景气指数,表现为明显的上涨。这项指数比2014年增加了4.43个点数,同时对2016年的预测指数,比当时做的2015年预测指数要高出6.23个点数。
数据反映,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宏观环境是明显向好的,园区工作人员针对2015年产业园区的景气情况,认为更好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对2016年的预期也明显更加乐观。
2015年,是整个经济产业结构的大变革时期。尤其是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基础建设投资开发领域,之前靠土地增值和资金杠杆赚取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系统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专业化运行的产业园区,越来越受到园区运营商的青睐。
有观察者分析指出,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上市企业将要退出或剥离地产业务,纷纷布局新业务,尝试资产管理模式的转型,深入挖掘生产、生活等实体消费领域的潜在需求;一些龙头企业,也从专业住宅开发,开始转向城市服务配套商,涉足文创产业、社区教育等方面,而更多的企业转向专业的产业园区开发。其中,万科、绿地、富力、碧桂园、招商局、绿城等房企巨头,均涉足产业地产,有的已成立专门的事业部,投身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
五大领域更乐观
过去一年,利用政策动能,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都在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对此,“报告”的组织者也做了详实的前期调查。
“报告”指出,在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基础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深入推进。
根据“一带一路”战略,对于陆路走廊沿线城市和港口城市而言,跨国的产业合作成为重要趋势,辽宁、浙江、福建、广西、陕西等省份都着眼于布局引导企业布局“一带一路”投资,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的建设、投资继续加速。
目前,中国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匈牙利、阿尔巴尼亚等诸多中亚、欧洲国家投资共建工业园区,为深化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从总体来看,对外合作领域均以高端制造业、消费品加工工业为主,因此,对沿线城市的中国园区来说,更加注重服务的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电子商务业、科技服务业、养老健康服务业等五大领域,更值得地方政府、园区运营商和房企关注。
当然,除了上述五大领域,“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也将相关的产业地产、产业园区创造成热点。记者从2015年11月份举行的“2015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上了解到,在京津冀产业转移会上可以明显发现,“三轴”(京津、京保石、京唐秦)所指向的廊坊、唐山、秦皇岛、保定、石家庄、邢台等城市是产业转移最重要的承接地。经济要素将向“三轴”上的城市和城镇聚集,其中,北京经开、联东U谷、中关村创业大街、天津武清商务区、天津上仓工业园、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保定)园区、百世金谷、廊坊龙河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诸多工业园区,对2016年的运营预期都比较乐观。
存量园区有机会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发布,文件明确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将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围绕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实现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战略领域的突破。
纲领发布后,工信部明确表示,“中国制造2025”在推进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对于诸多的已建成园区而言,这无疑释放出利好消息。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落地,会促使大量的存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加大投入生产,也会催生一大批新生企业进入此类行业。这对成熟的产业园区,就形成了实质性的需求。对地方政府而言,对纲领的落实程度或将计入政绩考核,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建设规模的把控,就会考虑到纪检、审计的后续影响。所以,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下,纲领的实现可能更多依托现有的产业园区,对于各地的产业园区而言,如何准备好专业的管理人员、园区服务、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是决定能否在“中国制造2025”纲领落实中,分得大块蛋糕的关键因素。
此外,国家级产业园区的发展,对现有产业园区也形成了良好的外部拉动。
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区成立,6月南京江北新区成立,9月福州新区成立、云南滇中新区获批成立,12月哈尔滨新区成立。
“国家级新区批复成立,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肖楠说,相较于其他区域,国家级新区拥有优越的招商引资环境、强大的投融资保障、完善的配套设施和较为广阔的发展战略规划,对产业园区的扶持力度较强。国家级新区将会成为未来产业地产的集中进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