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 企业结汇意愿降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特约记者 冯锦浩
在出口企业大省江苏,此前很多出口企业都会选择远期结售汇这些汇率锁定工具来第一时间结汇。而近期这一现象却发生了改变。
南京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过去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很多企业主在签订出口合同后,会立即到银行来办理远期结汇业务以锁定结汇价格。但自去年11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已经超过5%,专业人士预期未来还有进一步贬值空间,这使得原来热门的远期结汇业务现在几乎已无人问津。
记者同时发现,国内多个省份近期都出现了与江苏类似的情况。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下降
在美元走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现阶段人民币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为防止人民币过快贬值、波动过大,央行消耗了大量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在减少。2015年,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减少5130亿美元,降至3.33万亿美元,是近14年以来首次全年下跌。
彭博调查数据显示,预计2016年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将首次跌至3万亿美元以下,2017年将进一步下降至2.66万亿美元。
虽然从绝对数量上来看中国外汇储备已经很多,但如果和中国的经济体量相比较的话,国内的外汇储备并不算大。从外汇储备比广义货币(M2)的指标来看,中国这一指标值为15.5%,是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也低于泰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新兴经济体。
业内人士指出,与美国、日本、英国等体量较大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外汇储备依然不算多。这是因为这些国家民间外汇资产储备非常高,其中英国和美国的民间外汇都超过了10万亿美元,而中国的民间外汇只有约2500亿美元,即便加上官方外汇储备也远远落后于发达经济体。
外汇储备结构发生改变
记者了解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8年之前是通过强制结汇建立的。企业通过出口产品换来的美元必须按照官方的汇率强制换成人民币。因此,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外汇储备也在呈几何倍数增长。由于官方外汇储备庞大且难以管理,2008年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出台,明确表示废除强制结汇政策,企业和个人可以按规定保留外汇或者将外汇卖给银行。
但从2008年到2014年,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非常强烈,企业在换汇上还是非常积极,这期间外汇储备又增加了一倍。这也给国内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由于出口的外汇基本都要换成人民币投放到国内,外汇占款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流动性来源。
但这种状况在人民币结束单边升值趋势后发生改变,多数企业不再是赚到美元后第一时间兑换成人民币,而是有选择的持有外汇。
藏汇于企正当时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经过连续7年升值,人民币对主要货币已经累积了较大的升值幅度,出现回调在所难免。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国际化的过程中必然要逐步放开波动性,只有汇率市场化才能让人民币真正国际化。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不断扩大,2012年扩大至1%;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汇率机制越来越完善。
记者采访的多名研究人士表示,央行尽管还保留着较为强大的干预手段,但这种状况已经较之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币汇率不再是一潭死水,这也为企业和民间储汇提供了条件。
对于企业而言,人民币汇率变动有利有弊。人民币贬值时,一些行业以美元计价的出口订单兑换成人民币时将直接受益。例如人民币每贬值1%,传统纺织服装出口行业净利润率上升2%—5%。而一些公司却不希望人民币贬值,以航空公司为例,行业内企业往往拥有大量美元负债,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其负债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的时候也是一样,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在增加,对于外汇衍生品的需求也在增长,但这一块的市场还留有大片空白。一旦外汇市场向民间开放,国内企业和居民的需求将得到释放,民间外汇持有量会快速增加,储汇的结构性也将更加健康。
知名宏观经济分析人士李健告诉记者,“藏汇于民”可以促进资金双向流动让市场更加平衡。随着国际化的推进,企业和个人能够有购买外汇理财产品的渠道,同时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将变得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