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园区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园区实践
 

2016年1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州工业园广结高大上“朋友圈”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石岩

苏州工业园区在日前举办的中国(苏州)境外投资与服务高峰论坛上,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在内的多方,再次与苏州工业园签订系列战略协议,内容包括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和一揽子融资计划方案等。

各大银行热心与苏州工业园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这已不是什么新闻。

据悉,国家开发银行早已和苏州工业园区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在项目对接、政策咨询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此推动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建设,为企业的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创造条件。

企业热衷“搭载”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方案,该园区将依托中新合作优势,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作为一个产业“航母”,将对其他产业形成更强大的搭载能力。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德工业4.0技术展示创新中心内,这个国内首条以展示和培训为主,带有全球领先的工业4.0技术的全自动流水线,将德国的先进制造理念落实于实际的操作流程,实现了“边做边学”的创新性教育模式,帮助苏州工业园区制造型企业产业升级。

以园区内的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为例。作为博世集团在中国最大的全资子公司,其不仅是汽车部件的制造者,更像是一个智能车间。工厂车间内的智能化场景处处可见,员工进出车间需要严格的身份认证,甚至人脸识别技术也已经在此应用。

谋求变革的不仅是这种发展十余年的“老牌”企业,一些新兴产业也在这里“扎根发芽”。在欧美“再工业化”战略的推动下,苏州工业园也向高端制造业挺进。

专注于机器人系统和自动化焊接系统集成研发的北人机器人系统(苏州)有限公司成立3年来,销售额年年翻番。据不完全统计,工业园区的机器人产业相关公司已经形成产值超30亿元的产业规模。

近期,这个“朋友圈”又变大了。江苏康宁杰瑞、罗氏诊断、恒瑞医药、玉森新药等企业相继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工开业。同时,还涌现出“医药健康+物流”“医药健康+大数据”等新型业务模式。

老样本的新管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已然成为全国工业园区成长的样本。

当初,园区创造性地设立了投资决策、审计和薪酬三个专业委员会,行使园区国有资产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董监事会的权责。从2012年开始,园区对国资国企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国资国企整体市场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而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不断弱化行政审批,全面推行标准化、规范化审批,变“严进、宽管、轻罚”为“宽进、严管、重罚”。

从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在园区服务中心的窗口就能“一次搞定”。“一个印章管审批”的“减法”,表明了“良好的经济机构,特别是公共部门,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从规划上,园区不断增加产业和城市融合互动的频率,在产业升级中实现城市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延伸:园区不仅是先进产业集聚区,又是现代化新城区。

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通过城市化和现代化来支撑高端要素的集聚,园区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与城市现代化有机结合的新路。

战略合作再升级

随着国务院《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面世,苏州工业园以构筑“开放合作示范平台、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平台、国际化创新驱动示范平台、体制改革示范平台和城市综合治理示范平台”五大平台为战略目标,使园区似乎再次搭上了转型升级的“快轨”。

“苏州工业园已从‘招商引资’过渡到‘择商引资’了。”这是本报记者此前在苏州工业园区采访时园区有关负责人的话。

据介绍,园区正成为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推手”,仅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园区不负众望,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5500个,实际利用外资282亿美元,9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4个项目。

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国务院批复同意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给了苏州工业园区更多先行先试的机会,似乎又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新风口”。

截至目前,278平方公里土地已被优化为金融商贸区、国际商务区、科教创新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等功能板块,实现了生产与生活的合理布局。

如果说在过去的21年园区更多是要引进外资,而在下一阶段,帮助企业“走出去”将是园区转型的方向。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