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湖南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湖南报道
 

2016年1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招商引智 长沙经开区献礼“十三五”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何进雄 唐利梅 詹笑

“十二五”收官精彩纷呈,“十三五”开局动能满满。2015年12月22日,湖南省长沙经开区举行重大产业项目与人才项目新闻发布暨集中签约、颁奖活动,省经信委副主任殷林波,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文树勋,市委常委、副市长张迎春,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科明出席活动。

崛起于三湘大地 打造中国力量之都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8月,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下辖星沙、榔梨、黄花三个工业园,容纳了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联起重机、中铁重工等一批工程机械企业,形成了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为主导,新材料、食品饮料、轻印包装等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长沙经开区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注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频共振,打出政策“组合拳”,先后出台了《招才引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引进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三年行动计划》、《专利驱动创新发展鼓励办法》等政策。此外,经开区还在美国硅谷建立了首批“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站”,把引才的触角延伸至海外;又与中组部“千人计划网”、“千人智库”建立长久合作关系,从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为企业纳贤聚才。

三年来,经开区围绕6个重点产业,共投入3.5亿元(2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1.5亿元知识产权鼓励资金)用于支持园区企业人才引进、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通过这些“真金白银”,经开区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较好的重大项目,提高了园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初步实现了“引进一批人才、带动一批项目、打造一个产业”的美好初衷。

现在,长沙经开区已经成为长沙乃至湖南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核心驱动力,并跃身成为“中国力量之都”。

超20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十二五”期间,上海大众长沙工厂、广汽菲克JEEP自由光、福田汽车集团长沙环境装备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开花,为园区打了一场漂亮的收官之战。2016年面向“十三五”,长沙经开区又将如何开局?

2015年12月22日,重大产业项目与人才项目新闻发布暨集中签约、颁奖仪式在经开区隆重举行,数个总投资均以数十亿计的重大项目精彩亮相。这6大项目包括总投资50亿元的千山药机慢病精准管理与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铁建重工集团高端地下装备项目,拟投资20亿元的三一集团众智新城项目,总投资53亿元的长丰集团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项目,总投资57亿元的中车时代电气轨道信号系统项目以及博世第四期建设项目。

这几大项目,横跨新能源、工业4.0、创新创业基地等领域,代表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新方向。其中,千山药机融合“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基因检测技术”等要素致力于打造“大健康产业”;铁建重工由传统工程机械产业向高端智能装备产业迈进;三一集团突出打造“创新孵化平台”;长丰集团瞄准“新能源汽车”领域,博世第四期建设项目将建设“工业4.0”示范工程,中车时代走在轨道交通发展前沿。

据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重大产业项目的签约积极响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国家发展战略,同时也体现和彰显了经开区一批本土骨干企业不仅“守家园”而且敢于“闯世界”的精神以及裂变成长的发展思路。而这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达产后,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千万元重奖招才引智

长沙市委常委、副市长张迎春也充分肯定了长沙经开区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应对之策,6个重大项目加上新引进的高端人才将引发一系列产业集聚效应,将为长沙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寻找和培育新的动能,也将对长沙市转型创新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则明确指出:“接来下将加快项目落地、开建和投产,鼓励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释放活力。”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才则是转型的“第一资源”。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近年来,经开区启动了“招才引智计划”,两年来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19个,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外国专家78人,新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新入选上级科技计划11人、“星城友谊奖”8人。活动当日,就有14位高层次创新人才及10家引才单位得到奖励,12个创新创业项目获得了资金支持,新获批的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得建站资助。

招才招商并举,引智引资双增。相信2015年年末的一系列“大动作”,将为“十三五”期间长沙经开区经济改革发展开足马力,助它成为长沙、湖南、中部乃至全中国转型创新的主力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