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中国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中国园区
 

2016年1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封市汴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李杰:

汴东产业集聚区 勇担郑汴一体化东支点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金骐

李杰

“十二五”以来,顺河区在开封市整个城区版图中的战略定位日益突出,尤其在行政区划调整后,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汴东新区”的重要符号,其中,汴东产业集聚区将作为郑汴一体化发展的东支点,那么这个“支点”如何做到坚强有力?“我们将结合区‘十三五’规划纲要,加大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的协同建设,将汴东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开封市谋建副中心城市的东部战略支点。”开封市汴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李杰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这一点将成为汴东产业集聚区在“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功课。

《中国企业报》:汴东产业集聚区兴建的时间不长,但是承载的使命很重要,请问园区现在的建设处在什么阶段?

李杰:汴东产业集聚区是全省180家产业集聚区之一。2011年底经省政府批准,原“开封市边村产业集聚区”更名为“开封市汴东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由原来的7.67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0平方公里。集聚区地处中原经济隆起带的东端,是中原崛起、郑汴一体化发展的东支点,而且,汴东产业集聚区作为开封市“一轴两极”发展规划中的一极,作为开封发展的四大板块之一及“两翼”之东翼,同样承载着开封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开封经济发展的一大潜力,目前已经形成机械设备制造、电子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加工、商贸物流等“四大主导产业”。

《中国企业报》:我们知道,汴东产业集聚区为顺河回族区所辖。作为一个民族地区,过去的顺河回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今天园区经济的发展战略,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支撑?

李杰:顺河虽然是个民族地区,但在经济发展上不给自己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十二五”期间,顺河区坚持以“投资拉动”为主导,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工业发展态势。在这个过程中,依托仪表公司、空分集团、晋开集团、平煤开封碳素公司等企业的雄厚科研实力与强大的人才队伍等优势,在城区老工业的搬迁改造过程中,注重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传统机械制造行业正在加速抢占“工业4.0”与“互联网+”时代的制高点;在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园建设上,我们总投资17.5亿元的中原种子产业科技物流园、总投资80亿元的上海申华汽车文化博览园及华晨申华物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80亿元的上亿商贸物流城等项目,为顺河区、为汴东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支撑力量。

《中国企业报》:您刚才说到,汴东产业集聚区将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支点。如何理解这个支点?

李杰:这要结合顺河面临的发展机遇来理解。“十三五”期间,顺河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机遇。一是宏观经济发展将呈现以“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二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顺河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三是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顺河区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巨大的协作机会;四是开封市行政区划调整,为顺河区城市建设及自身重新定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中国企业报》:您说的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汴东产业集聚区的带动作用毫无疑问,但“一带一路”的作用如何得以体现?

李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改变了中西部地区远离国际市场的不利区位,尤其是郑欧班列的开通运行,加快了河南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增强了发展的外向动力。我国传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是由东到西依次递减,而“一带一路”则是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其产品和要素的流动由过去的单向流动演变为双向流动,双向交流机制有利于发掘中西部区域内市场的潜力,无形之中增强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拉力。郑州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物流枢纽和贸易中心,顺河区以及汴东产业集聚区,作为郑汴一体化区域的东部战略支点,便于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重塑自身的发展动力。

《中国企业报》:有发展的战略机遇,如何在机遇中付诸行动?突破口在哪里?

李杰:我上面说到了“四大主导产业”,其中,以建设商贸物流枢纽、文化旅游名城核心区就是突破口。

(下转第十五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