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设问10%·探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设问10%·探路
 

2016年1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院士王哲荣: 军民融合提升国防科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龙/文 本报记者 林瑞泉/摄

王哲荣

刚刚度过80岁生日的坦克车辆设计专家、中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哲荣精神矍铄,这位中国坦克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见证者,自1962年从哈军工毕业以后,一直致力于装甲兵器科研事业,为中国兵器科技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时至今日,他仍然耕耘不辍,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因年龄逐渐退居幕后的王哲荣并未“马放南山”,“我现在不只是关注坦克这一块了,国防口的内容都比较关心。”王哲荣说。近几年来,关于军民融合的话题更是不离嘴边。

坦克梦想

196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王哲荣参与了中国第一代坦克的研制工作,从北京出发前往包头。这一走,就是10年。

“这10年,尽管包头距离北京并不算远,但就没怎么回过家。”王哲荣告诉记者。

而在包头给他安排的4人间工厂招待所中,只有他是常住户。在困难的条件下,王哲荣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中国坦克发展的跨越。

故事到此并未停止,将时光的指针拨回到1984年1月。当时,中央军委为研制第三代坦克精心挑选总设计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个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直接下达研制任务的陆军装备重点项目。

当时国内第二代坦克还没有设计定型,西方军事强国的第三代坦克均已定型并装备部队,整整领先我国两代。

于是,第三代坦克研制上马了。从1984年到2000年,王哲荣与中国的第三代坦克,也就是99式主战坦克的渊源就此展开。

在项目总师祝榆生的力荐下,时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总体研究室副主任、有着丰富总体设计经验的王哲荣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项目副总设计师兼总体组长。该项目以自主研发为主,在设计定型时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面对当时看来几乎无法达到的标准,为了实现国人自主研发主战坦克的梦想,王哲荣会同总师祝榆生结合国情,本着自主开发为主,广泛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为辅,提出了“系统取胜”的设计理念,即在工业技术基础不如发达国家的条件下,通过整个武器系统的有机结合,系统匹配与优化设计,达到1+1>2的效果。同时提出“技术上螺旋上升,运营上良性循环”的创新理念。

中国的99式主战坦克在研制成功后,被美国、俄罗斯同行高度称赞。“国庆50周年阅兵时,香港同胞看到第三代坦克通过天安门,他们说,每个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自豪。”说到这里的王哲荣已经按奈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我感觉很有成就感。”

只有经历过那艰苦岁月的人才能体味其中的艰难与不易。

2004年建国55周年,作为有突出贡献的5位科技界别专家之一,王哲荣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而此时,当年立志保家卫国的翩翩少年已白发苍苍。

突破壁垒

退休后的王哲荣并未只关心坦克,而是把自己的视角放到了更为宏观的层面,军民融合,是他近几年来在不同的场合都曾表达过的内容。

在他看来,目前军民融合还处在初级阶段,美国军事技术中,85%是军民两用技术,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是富国强军必经之路,没有选择。

“军民融合要以需求作为牵引,明白军、民各自要解决什么问题,来实现双赢。”王哲荣说。

让他感到焦虑的是,无论是军转民还是民参军,都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现在大的趋势逐步要放开,把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王哲荣说。

在他看来,在民参军方面,因为体制机制问题,民企很难进入,比如“四证一目录”等,民参军方面这些壁垒要改革。而军转民方面,例如军工厂搞民品,地方上、行业协会等有行业保护,也很难进入。

王哲荣为此奔走呼吁,希望国家能高度重视军民融合战略。在2011年,王哲荣等人倡导成立了一个咨询项目,第一步搞了一个军民融合学术论坛,主要集中在国防科技工业方面。

很多院士们反映,如果只开论坛,很难让中央知道这事,于是,几十个院士写军民融合的建议给中央,并得到了中央的批示。

而在这之后,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们认为力度还不够,军民融合问题还不是只靠建议就能推动的。

包括王哲荣在内的院士们在中国工程院,设立了重大咨询项目,主题就是“军民融合”。

“2012年到2014年,这基本算一个阶段,以中国工程院的名义,为这个项目写了报告,2014年,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批示。报告的中心思想,就是认为军民融合还处在初级阶段。推动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存在问题、政策法规也存在问题。”王哲荣说。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强军新局面,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作出如此明确的强调。

日前,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要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这让王哲荣看到了军民融合更美好的未来。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