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0版:全球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0版            全球化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级大象来了! 杜邦陶氏联手搅局全球农化业

对中国化工行业挑战巨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石岩

王利博制图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化工行业持续承压的背景下,两家全球化工巨头“突然”合并,无疑会成为热门话题。

近期,化工巨头陶氏化学和杜邦正式宣布合并,各持50%股份。这两家市值均在600亿美元左右的公司合并后,将创造一个超过1000亿市值的公司,成为全球仅次于巴斯夫的第二大化工企业,并超越孟山都成为全球最大的种子和农药公司。

这两家被载入美国工商业百年史册的跨国化工巨头,在行业的寒冬中选择了“在一起”,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寒冬期的“救赎”

杜邦和陶氏化学先后成立于1802年、1897年,都是美国的标杆性企业,两家公司去年的市值总额超过1300亿美元。虽然两家公司合并算得上是“强强联手”,但在全球经济放缓以及化工行业疲软的大背景下,难免让人想到他们其实是在“抱团取暖”。

受市场因素制约,两家公司业务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据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杜邦和陶氏化学两家公司业务并不理想,杜邦销售额减少约五分之一,陶氏化学销售额减少约六分之一。此外,为了应对宏观经济的疲软与市场环境的不景气,早在2012年二者都曾主动裁员重组来谋求转型,但结果并不让人十分满意。

而另一面,两家公司投资者都出现了“专注快速发展业务”的呼声。虽然业务仍处在上升区间,股市表现尚可,但是两家公司内部都出现了股东不满公司业绩表现,要求进一步优化组合、节省成本、专注核心业务的情形。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就认为:陶氏化学与杜邦合并的出发点并不是在于实现企业的扩展,而是在股东的促使下通过合并产生的规模效应来消减成本。在股东要求“瘦身”的压力下,双方都关注快速增长的业务,两家企业都有重组、剥离非主要业务的行为,将力量集中在已经成功的产品上。

事实上,二者的合并也并非真的突然。在今年11月初,陶氏化学与杜邦就旗下种子与杀虫剂部门的合作进行过谈判,“这个行为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历史性预示” 。

搅动农业化工格局

事实上,合并只是步骤之一,最终目的是将两家业务整合。合并之后,其有望在2016年下半年完成公司的分拆计划,分别专注于农业、化学材料和特种商品领域的三家上市公司,使之成为支撑集团的“三驾马车”。

而有业内专家分析,两家公司的产品重叠率并不高,未来业务重点可能会放在种子和农作物化学品上。这将会给北美和南美农用化学产品和种子市场的欧洲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两家公司合体后,在全球杀虫剂销售中将占据16%左右的份额,同时成为全球第三大农作物化学产品供应商。

随着全球最大的种子和农药公司组建生成,农业领域企业排名也将发生变化。

2014年,国际转基因巨头孟山都和先正达的净收入为159亿美元和151亿美元。而陶氏杜邦公司成立后,参考2014年的收入190亿美元,农业板块收入之和超过了前述两家公司。

实际上,未来的新农业公司不仅被赋予调整策略、应对变化市场、提升业务经营能力的使命,也会影响到今后“杜邦陶氏”这家新巨头的命运。

虽然今年第三季陶氏化学的盈利能力回升,但旗下的陶氏益农子公司的指标却呈下跌状态。杜邦第三季财报也显示,由于销量降低和货币贬值等因素影响,杜邦农业板块的销售额下滑了30%。而第四季度,杜邦仍可能受制于汇率、巴西产品销量的减少及部分工厂关闭等,农业板块收入难有起色。

杜邦公司CEO溥瑞廷表示,两家高度互补的龙头企业的合并以及三家强大、专注的行业领先企业的建立,为创造长期的、可持续性的股东利益提供了机会。每个业务企业都将能够更有效地分配资本、更高效地运用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将其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延伸至全球。

或诱发产业并购潮

除成立农业、材料科技以及特种产品三家子公司外,陶氏化学与杜邦的重组也会引发其他连锁反应。

有业内专家表示,二者合并对中国的化工行业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市场上小企业的日子定会越来越难熬。而全球化工行业的垄断程度将大大提高,整个市场格局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市场表现也“立竿见影”。

首先是由陶氏化学与康宁公司创立、并各持股50%的有机硅巨头——道康宁将不复存在。陶氏化学将从康宁的手里买回50%股权,从而全资控股道康宁,随后这一企业将并入“陶氏杜邦”旗下的“材料科技”子公司中。

其次,合并后两家在农业市场份额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左右,种子与农用化学产业也将进行快速整合。多位分析师就表示,这极有可能引发欧洲同业的新一轮竞购,先正达是最可能的目标。

据悉,此前孟山都有出价450亿美元并购瑞士农业巨头先正达的意向,最终放弃收购。而在这一轮的“刺激”下,孟山都可能再度试图收购先正达,虽然孟山都表示“不会轻率行动” 。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