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中国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中国园区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依托主打优势 创新新兴产业

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马骥:

来源:中国企业报  

马骥

本报记者 鲁扬

百度落户阳泉,曾让记者为这样的大手笔惊诧。但当《中国企业报》记者参观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百度云计算项目时,看到49.76%的园区绿化率,100%的烟尘控制率和100%的工业污染源达标率,带给记者更深刻的直观感受是,与其说它是工业园,不如说这里是大公园。“这是为未来产业转型升级打的基础。”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马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开发区产业形态已经形成了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产业结构由单一转向多元,由初级转向高层次。

《中国企业报》:我们了解到,坐落于开发区的科技孵化器成为国家级孵化器,百度云计算项目一期2号、4号模组服务器正式运行,您能否从这些被称为互联网经济的标志物里,为我们解读一下园区的未来规划。

马骥:你们所说的“未来”,在我看来就是“十三五”。那么在此期间,开发区毫无疑问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现代服务业这五大主导产业。其中,有你所说的互联网经济。围绕互联网,我们将全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依托百度云计算数据中心、百度云计算二期(2012—2017)、云谷科技创业园等重大项目以及阳泉市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及工业应用电子等行业,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发展。围绕云计算、物联网、工业应用电子、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链条,充分利用百度云计算的影响力、知名度,发挥其品牌效应、带动效应,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优质产业项目和IT产业项目入区。“十三五”期间,开发区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现代服务业这五大主导产业。

《中国企业报》:产业的发展都是有梯度、有承接性的。阳泉曾经作为资源型城市,新型产业的发展怎样借助原先的优势?

马骥:我们既要创新,但也重视嫁接原先的优势,比如我们要突出煤机制造优势。为此,我们提出,要立足华越创力、方华机械和阳泉(煤业)集团华鑫电器等企业和项目,加快形成上下游产业协调推进、主导产品特色鲜明的现代装备制造业链条。要推进装备制造信息化改造,使装备制造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迈上信息化轨道。推进装备制造企业兼并重组,坚持控制增量与优化存量结合,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推动装备制造企业优化升级。

《中国企业报》:园区内产业的发展,既讲优势承接,又将优势互补。产业转型中,上下游如何做到“互补”?

马骥:我们一直在探索产业之间的互补作用,就拿铝工业来说,我们在优化这一产业的同时,更多地在推进煤电铝产业整合,形成具有生产、设计、加工、制造等能力的较为完善的铝工业产品链体系和技术链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还有,针对新产业的聚合,我们正在以精诚化工、日本能源润滑油、方大添加剂搬迁为契机,积极推进精细化工园区建设,并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企业上档升级,引入新项目。实施“节能、环保、安全、综合利用”四项措施,结合园区建设,科学设计、循环利用,降低能耗和有害排放,使该产业获得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企业报》:相比工业,对发展第三产业独一园区来说,是不是压力小一些,效果大一些?

马骥:第三产业属于轻资产行业,但要想发展好,也并不轻松。我们的规划是,未来五年,园区将花大力气,发展商贸服务业。以突出特色、增强功能为重点,加快形成大型综合性商场、大中小型超市、精品专卖店等经营业态相结合的合理、多样的业态结构。花大力气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力度引入银行、技术贸易中介、法律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开发区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完善配送供应链,改造和建设物流配送中心;要加大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保障生鲜食品消费安全便捷,使开发区真正成为阳泉物流中心区。

《中国企业报》:听您所言,园区和产业创新都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有哪些思路和举措以保证这些工作能达到预期目的?

马骥:我想以八个字回答:“立足实际,坚持创新”。前者就是时刻考虑到我们现处的形势,现有的资源以及固有的能量。而“创新”,我和我的同事认为,当下要做到“四个创新”。 (下转第二十七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