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中国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中国园区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渤海新区 以“港产城”融入“京津协同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石岩

以“港”之名:打造亚欧通道“桥头堡”
坐“产”之实:承接京津产业样本
呈“城”之卷:再创经济增长极

沧州兴水,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运出了曾经的辉煌。

现如今,随“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沧州也把视线从大运河转向渤海湾。

作为渤海湾最西端的港口,向西延伸的广袤腹地为其带来的发展前景巨大。“港铁”交汇,实现了邯黄铁路将广阔腹地货物引向海洋,又通过20万吨级航道走向世界。

“依托港口,渤海新区将打造成为京津冀、沿渤海地区的丝绸之路经济合作示范区。”沧州市委渤海新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太龙对记者表示。

打通亚欧通道

地处环京津中心点,南连齐鲁。

铁路高速在此交汇,200公里半径内的京、津、冀、鲁4个国际机场,使渤海新区成为中国北方交通体系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作为首都经济圈的重要一环,渤海新区从成立之初就被寄予厚望:其不仅是“一带一路” 的北方重要节点,还是亚欧大陆新通道的“桥头堡”。

据了解,新区总面积高达3360平方公里。下辖“一市四区”——黄骅市、港城区、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除290平方公里的滩涂和大面积临港口的浅海外,渤海新区还拥有80万亩建设用地和108万亩的未利用地,这也是我国目前沿海临港地区难得的“黄金宝地”。

向西是腹地、向东是大海,黄骅港作为连接点,不仅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的出海口,也是中西部和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出海口。

正是广阔纵深的腹地,为新区潜力的挖掘增添了无限可能。

“位于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黄骅港腹地可延伸覆盖到冀中南、鲁西北、晋西南等多个地区,‘串’起来的市区有40个之多,占全国经济比重18%以上。把这里当做亚欧大陆通道的‘桥头堡’,应该是实至名归。”渤海新区央企联络处办公室主任李国庆说。

“纵使在经济‘新常态’的当下,公司还能实现平稳的运营,交通优势一下就显现了出来。”黄骅港矿石港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耿承佚对记者分析道,正是有了这个20万吨业化矿石港口与铁网、路网的“牵手”,才使进口的矿石物流费用下降,并以此为圆心向河北中南部辐射。

据悉,2014年黄骅港港口年吞吐量突破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1.4万标箱。预计2020年其年吞吐能力将达到4亿吨,建设成为国家主要港口和北方国际大港,更将成为欧亚新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口。

而如何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成果?渤海新区也有了自己的“算盘”。

“要打破‘沿海内陆城市’的尴尬,就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全力推进渤海新区在‘一带一路’中的双向开放。”陈太龙表示,渤海新区要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亚欧大陆桥和深水大港的优势,将渤海新区打造成为京津冀和沿渤海地区重要的丝绸之路经济合作示范区域。

承接京津产业

“看这片区域,是第一批在今年4月份就已经集中开工的10家药企,预计年底前全部竣工投产。后期还有近30家企业陆续落户本地,这也标志着我们打造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升级版’已经坐实。”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招商局副局长刘帅指着规划图告诉记者。

与北京市经信委共同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为“京津冀协同”树立了一个样本。

“在发展医药产业这类高精尖产业方面,北京拥有科研院所、人才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发展空间、排放压力、人员和土地成本增加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而通过这一举措,河北与北京就形成了较好的产业优势互补。药企在北京进行合成或中药提取等技术攻关,我们承接生产制造,这一政策上的创新,对一些集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于一体的北京大型医药企业而言无疑带来了扩容的空间。”刘帅说。

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创立,只是渤海新区承接京津产业外迁的一个缩影,投资过百亿元北汽集团华北(黄骅)生产基地就是一个典范。

“以北汽集团汽车制造为龙头,向上下游延伸,组建形成从整车制造到专用汽车、零部件生产、汽车贸易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华北乃至北方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基地、整车基地、专用车制造基地、汽车物流和贸易基地。到2020年,黄骅汽车工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李国庆告诉记者。

多年来,围绕打造全国新型工业化基地,秉承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建成了符合“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要求的产业功能园区,一张清晰的“掘金路线图”呈现在眼前。

早在2011年,渤海新区就获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批复,涉及物料闭路循环、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分类利用、等多个领域的22个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实施方案。渤海新区在“延长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上下工夫,实现区内企业群间的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的目标,借此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这样的技术支撑,成就了渤海新区以石化、煤化、盐化为协同,特色鲜明、绿色集约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目标迈进。目前已具备了1000万吨炼油、300万吨重交沥青、15万吨TDI、63万吨PVC和36万吨烧碱的产业能量释放。 (下转第二十七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