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4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 详解2016年移动战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丁国明

尚冰在发言

12月15日,2015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召开。作为中国移动的年度盛会,每年的合作伙伴大会都被视为中国移动未来发展策略的风向标,今年的大会恰逢工信部发放TD-LTE运营牌照两周年之际,格外引人关注。

几年来,在传统通信业务潜能日趋减小的背景下,中国移动在2015年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如何发展4G,助力“互联网+”,带着这些疑问,《中国企业报》记者探秘中国移动盛会。

建成全球最大4G网络

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中国移动已成为拥有全球最大4G网络和客户规模的运营商,2015年底4G网络将基本实现全国城市、县城的连续强覆盖,覆盖人口超过12亿,4G客户规模预计达到3亿。4G的快速普及和规模发展为普通消费者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2015年终端市场4G手机近千款,销量逾3亿部,106个国家和地区已支持4G国际漫游,流量资费大幅下降。

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总结了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一是建成全球规模最大4G网络,仅用两年时间。截至2015年11月,中国移动已建设开通107万个4G基站,预计年底将达到110万个。中国移动4G网络基本实现国内城市、县城以及高铁线路的连续覆盖,发达乡镇、农村数据业务热点的有效覆盖,主要旅游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的深度覆盖,覆盖人口超过12亿。

二是4G用户发展全面提速。中国移动推动前端市场广泛合作,引领终端芯片厂商加快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支持TD-LTE终端从去年底的633款增加到目前超过1000款。引导合作渠道全面转向发展4G,今年将销售4G终端超过3亿部, 今年底中国移动4G用户将突破3亿,4G用户渗透率将提升至35%,这是新的里程碑。

三是流量经营成效显著。中国移动积极落实网络提速降费要求,推动更高速率、更低价格、更优服务的4G业务惠及更多用户。

四是新业务发展态势向好。在深化传统领域合作的基础上,中国移动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在数字化服务等新兴领域加强与内容服务、业务开发等企业合作,推进专业化运营,培育创新发展能力。目前,中国移动在数字新媒体领域合作伙伴超过了6000家。

五是TD-LTE国际化发展取得突破。中国移动注重加强与国际运营商合作,不断拓展TD-LTE国际漫游范围,已在106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4G漫游服务。中国移动主导成立的TD-LTE全球发展倡议组织(GTI)已汇聚全球102家运营商、104家厂商合作伙伴,成为重要的TD-LTE全球产业合作推广平台。

确定四“新”实现突破

对于2016年的市场前景,尚冰称,“TD-LTE终端销售3.3亿部,4G用户规模达到5亿”的市场目标显示出中国移动的坚定信心。为了确保上述目标实现,中国移动将持续投入补贴及酬金资源,支持终端厂商和渠道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客户服务能力。

在4G实现规模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移动表示明年将加快推动VoLTE和NFC发展。在260个城市推出基于VoLTE技术的“高清语音”业务,为客户提供更低时延、更高清晰度的通信服务;在100个城市发展NFC公交应用、100个高校开展NFC校企应用,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移动支付应用。中国移动希望到2016年底发展3000万名VoLTE用户、1000万名NFC用户,可以预见,这将为2016年通信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会议期间,中国移动与小米、VIVO、华为、OPPO、三星、联想、酷派、魅族、金立、中兴等终端厂商,以及迪信通、苏宁、国美、乐语、天猫、京东、1号店、当当等渠道商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共同致力于向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便捷的购物体验和高品质的移动通信服务。

根据有关预测,2020年全球市场的连接规模将达到500亿,中国市场的连接数有望突破100亿,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万亿元人民币量级,这无疑给中国移动更多机会。尚冰提出了四“新”,即一是经济新常态孕育产业发展新机遇;二是发展新理念指引产业转型新方向;三是“互联网+”新业态拓展产业新空间;四是万物互联催生连接新价值。

如何能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尚冰将与产业伙伴进一步共促4G新发展、拓展合作新空间、探索合作新模式、构筑产业新生态。

4G发展仍是今后一年中国移动最重要的任务。预计2016年中国移动4G基站将突破140万,同时销售4G终端超过3.3亿部,4G用户超过5亿户。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推动信息通信产业生态向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更高层次发展是大势所趋。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