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管理文化正延伸至8小时之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许云峰
承担着12台核电机组的建设任务,管理总计达6万工人的施工现场,其中有80%的工人为农民工,连续3年实现零死亡零重伤,20万工时事故率达到国际标杆水平,这就是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的安全业绩。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公司”)是我国第一家专业化核电工程管理公司,也是目前承担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数量最多的公司。它是如何取得这些在外人看来几乎不可能的安全业绩的呢?
“猫捉老鼠”式
安全管理之痛
良好的安全业绩必定有先进的安全文化引导。然而工程公司的安全文化与安全业绩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目前的水平。2004年公司成立之初,像所有传统工程建设企业一样,工程公司对安全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安全监督”阶段。公司设立了专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人员与现场各项业务人员、建安工人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猫和老鼠”的游戏经常在现场上演。工人看见穿红色工作服的安全检查人员,要么停下来不干了,要么收拾东西换个地方干活。“我们的安全检查不是对工人有好处吗?为何工人还跑呢?为何工人有顾虑呢?这说明,当时我们的管理体系有问题,工作方法和沟通方式还比较粗暴、居高临下。”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安全总监袁树军说,在这种管理体系和文化氛围中,施工作业人员及安全监督人员并未形成合力,安全状况很难得到保证。当时的现场安全事件屡屡发生,2011年曾在不到两周时间内先后发生3起施工工人死亡事故,这在偶然的背后也存在一定必然性。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公司高层痛定思痛,下决心改变这种安全管理体系状况。在经过数次研讨后,一个管理思路逐步清晰起来,那就是“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思路明确后,公司就开始大力推进以“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安全生产方式转型。
为将这种文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公司建立起了“两级三层”安全管理体系。两级,即公司级与项目级;三层,即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在这种管理体系下,安全管理不再仅仅是专业安全监督部门与人员的职责,而成为所有业务部门和人员共同的职责,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业务单元。每个人不仅仅对工程建设推进负责,同时也要对安全负责。安全监督人员与现场作业人员也不再是对立关系了,而更多的是一种帮助、指导的关系。通过这种转型,促进了业务人员与安全监督人员合力的形成,实现了工程进度与安全的和谐统一。
当然,这种体系的推进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起初,现场业务人员认为承担了更多的职责,认为将会承担更大的压力,难免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我们反复进行宣贯,加之我们又开发应用了移动终端安全管理工具,随着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员工逐步发现,在这种模式下,安全与业务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工作起来更加省心、放心,工作效率也更高。员工开始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好处,抵触情绪也逐步消除了。”袁树军表示,“现在的现场,大家都已自觉地把安全管理视作自己的职责,再没有‘这不关我的事,这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这种声音了。”
让安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如今工程公司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整洁、文明、规范,安全标识清晰、防护到位,每个细节之处都显示着对安全的高度关注和对工人的人文关怀。每天开班前安全会、识别安全风险、进行安全交底、主动佩戴安全防护用具、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早已成为现场所有人员的习惯。安全专职工程师到现场,甚至有领导到现场检查,时不时会被工人拉住,问“你看我哪里做得不到位?”如果真的存在不到位,一旦被指出来,工人们、主管们都会立即整改。如果没有被检查人员指出哪里不妥,工人们有时会半玩笑又当真地对你讲:“我都做好了,你就奖励我一下呗!”这些工人质朴的言行,正是“让安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现场的直观体现。
“让安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除了体现在施工现场,也正在延伸到8小时之外。坐车主动系安全带、过马路坚决不闯红灯,这都已经成为中广核核电工程建设者的生活习惯,“我要安全”已成为每个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