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看安徽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看安徽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揭秘口子窖上市后的发展战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吴明 张骅

口子窖酒灌装工艺

6月29日,口子窖上市了,这是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口子酒业”或“口子窖”)全体员工、经销商、股东们盼望已久的大事。口子窖(603589)上市正赶上中国股市低迷期,但公司以发行价19.20元最高上涨到52.68元,显示出投资人对公司前景的看好。12月9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带着一份好奇和关切走进了这家新上市的白酒企业,并走访了它的掌舵人徐进。

徐进董事长认为,上市虽会面临不小的压力和烦恼,但积极因素还是主要的。公司募集了大量资金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和市场影响等重要项目为发展取得了后劲,更重要的是可以此为契机将企业引向一个更高层次,变压力为动力。

上市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生产口子窖酒系列产品著称的国家酿酒重点骨干企业。于2015年6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口子酒业正式成为全国第17家、安徽第4家白酒上市企业。此举在目前白酒行业全面低迷的大环境下意义非同一般,而对于淮北这样的小城市而言更是令人振奋。

徐进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上市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通过上市使企业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使企业的运行通过资本这一纽带获得社会监督,并在充足的资本支持下健康发展。

口子酒业作为生产兼香型白酒的知名企业,不仅仅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在更深的层面上还肩负着五种责任:第一,对消费者的责任:要生产质量优异、安全可靠的产品,满足消费需求;第二,对企业职工的责任:要提供稳健发展、前景清晰的职业平台,帮助职工实现人生价值;第三,对合作伙伴的责任:要营造坦诚相待、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实现共同进步;第四,对政府的责任:要开拓持续纳税、吸纳就业的经营格局,帮政府分忧解困;第五,对社会的责任:要弘扬古道热肠、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公司的成功上市既是口子酒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更多的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是一项更加要求责任与付出的重托。

在成功上市的欢欣之余,徐进想得更多的是未来口子酒业的发展之路该怎么走?在这个新发展道路上,口子酒业每个人该怎么做,才能不辜负社会的期望和回馈资本市场的广大投资者。

为消费者提供

真藏实窖的好酒

产品品质始终是参与竞争的第一要素。品质是白酒活力的外在呈现,也是白酒与消费者联系沟通的纽带。这么多年口子酒业对工艺的持续创新与改进,其主旨是迎合消费趋势的发展,只有与消费者保持共鸣,产品才能充满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口子酒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可考证的酿造历史已有2700余年。建厂初期,口子酒业在传承“大蒸大回”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混蒸老五甑工艺,低温入池,顶火蒸烧。近二十年来,为适应发展变化的消费需求,提升产品质量,稳定口子窖酒的独特风格,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企业汲取各种香型酒生产工艺精华,以制曲、酿酒、微生物分离应用、微量成分剖析等为重点不断创新,相对完善工艺技术参数,改善发酵周期,品质得以稳定提升。

近几年消费者对白酒品质的要求,已从最基础的饮用安全,到追求口感风味和饮后舒适。最近几年,白酒行业企业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让公司将产品质量提升到最高层面,生产、质量等部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严把质量关,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的白酒产品。未来几年,口子酒业在传承传统优良工艺的基础上,用超前的视野和开拓性的思维,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强化和突出产品风格,实现产品质量和风格特点的与时俱进。并以强大、雄厚的技术实力建成兼香型白酒研究院、完成大兼香白酒国家标准制定,真正把口子酒业打造为行业内的兼香白酒领袖。

基业长青,求贤若渴

基业长青的企业不仅仅是业绩出众,更重要的是人才辈出。据了解,口子酒业拥有一支大师领衔、梯次配置、阵容强大的技术队伍,现有首届中国酿酒大师1人、中国白酒工艺大师1人、国家级白酒评委4人,首届安徽省酿酒大师2人,省级白酒评委多人,技术人员30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达50%以上。同时,拥有省级技术中心、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口子酒业副总经理、首届中国酿酒大师、首届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张国强,于2011年当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口子窖酒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一个具有60多年历史、由国企改制而来的企业,公司的很多职工一直生活于一种比较稳定的环境中,没有体验过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竞争压力,没有经历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职场挑战。年龄结构偏高是公司面临的一大难题。最近几年,通过“拔苗助长”的方式,选拔了一部分“80后”大学生到营销、管理、行政、技术研发等业务领域一线管理岗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优秀人员的数量仍然不足,许多岗位在选择管理者时仍面临着捉襟见肘的局面。这种局面不打破会制约企业今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公司管理层及各部门深刻认识到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