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深度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北企业持续低迷之谜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特约评论员 李宏

东北经济发展持续低迷缘由复杂,究其根本,主要为以下三点:

一是“东北经济下滑是结构性下滑”。

黑龙江省科顾委主任陈永昌前不久不断对媒体强调这个观点。在他看来,东北经济轻工业过轻,重化工业过重,就像两条长短不齐的腿,短腿太短够不着地,长腿太弱没有劲,因此东北经济跑不快。东北振兴第一个十年正当好时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于重化工业的需求不断上升。而东北经济正是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为主要结构,正好迎合这个时期中国的发展需要,因此第一个十年振兴期间,东北经济取得了不小成就。但是,当这个浪潮过去之后,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加剧,中国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东北重化工业面临着资源枯竭、产能过剩的双重困扰。据统计,多年来,东北振兴战略共139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676亿元,但产业结构严重失调,投入产出比令人存疑。东北经济失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市场化元素过低,偏重的经济结构在遭遇经济周期尾端资产价格大幅下挫时,无法灵活地应对迅猛的市场变化,经济有较大的下行压力。但尽管如此,传言的“断崖式”论断仍有些言过其实。

二是个别地方政府政企不分造成体制不顺,不作为或乱作为致使职能失效。

长期以来,政企不分现象在东北地区尤为严重。大庆、鞍山、长春等地,因坐拥特大企业,过去向来都是政府和企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企业办社会成为常态,怎能不负担沉重发展缓慢?软预算约束的长期存在,是导致国有企业低效率的重要原因,而政企不分则是导致软预算约束的主要原因。政企分开是硬化预算约束的主要手段。但经过30余年的改革,政企不分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也仍然存在。与此同时,一些重污染或无市场的投资项目,成为地方政府领导为单纯追求自身政绩而拍脑袋的产物。

北方重工董事长耿洪臣说,简政放权还要进一步细分细化,否则会给企业增加新烦恼。要下力气让企业和公众对办事方便了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是一些企业在多重制约下,未能在东北振兴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东北经济持续低迷,不少企业给出的答案是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需求的减少进一步限制了固定资产投资,最终导致工业处于低位运行。自2012年起,刺激效果基本释放完毕,内需再度不足,PPI掉头向下,加之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走低,这对上游行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压缩了生产企业的利润边际和产能利用。东北三省这类企业过于集中,造成了目前的被动局面。即便一些被扶持的生产流通企业,也是围绕资源型城市资源来做的下游企业,虽然被扶持后暂时得到发展,但一旦资源枯竭,这些企业如果不转型,经济后劲令人堪忧;一些招商引进园区的企业,只喝血不会造血,科技含量较低,环评不达标,产品没有市场前景,只能早晚被市场淘汰。在东北地区,大型国企是经济的主角,民营经济一般是两种角色——跑跑龙套、搞搞配套,与东南沿海特别是江浙等地相比,可谓“散、弱、小”。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东北能入围的仅有10多家。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