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园区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园区专题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黉门里:浙中城市“理想国”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吕静慧

黉门里规划效果图
黉门里壹号院一号楼
黉门竹里一角
黉门里区块采石场原始地貌

吕静慧

这一天阳光正好,坐在竹树环合的后院,看着阳光倾洒在竹枝叶间,斑斑驳驳,有几缕竹影投在白色的墙壁上,宛然一幅画卷。接待的女孩已经将茶席备好,准备煮水泡茶。期间,来客时而闲庭信步,时而对着竹影取景。

有人探问泡茶之水的来处,女孩展颜手指近旁青山:“水取自北山之上,为山中虎跑泉水。”原来,青山在当地名为北山,山中有耆阇寺,寺旁有一泉。康熙《东阳新志》称:“寺山之左有泉,味甚甘冽,可敌西冷、虎跑,因名虎跑泉”。唐代诗人罗隐《题耆阇寺壁》:“脉脉复涓涓,接竹引清泉。春夏长如此,秋冬亦复然”。即云此泉。

众人闻此一说,皆相落座,静待茶水。上茶,鹅黄清澈,恰似久藏琥珀。东坡先生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实不为虚。青山日影茶味悠长,难免诗兴起,有人当即赋诗一首:

梦入黉门烟柳阔,五更晓月透帘残。

仙山问道终南径,竹影疏斜碧落长。

这是先人们在雅集聚会吗?不过这耆阇寺与虎跑泉是在哪里呢?

在浙江东阳江北街道迎宾大道1号,北山脚下。有占地200亩的半山别墅群,绿树成林,植被如茵,流水潺潺,背靠数千亩的森林氧吧,青山湖墅颇具风情。

这里就是黉门里——

一个宜居、宜游,富有文化底蕴、大师云集、健康养老于一体的新兴社区。

一个浙中城市人居的“理想国”。

千年文脉的延续

黉门,学宫之门,借指学宫。东阳民间将文庙、学宫所在统称黉门。东阳黉门,在庙、学结合的基础上,又附设“辉映楼”等文化设施,它是东阳人修身、问学的代表性场所,其悠久的人文素质教育传统,绵延千年,影响深远。而且东阳黉门建筑,宏大、静穆、典雅,其选址、布局,形神兼备,匠意独具,文化脉络清晰,其构建和装饰尤见百工技艺之乡的特色。以文庙为核心,附设传授儒学的县学,形成庙、学结合的体制,崇儒、尊贤、重教有机结合,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典范。

清道光《东阳县志》载,“宋皇祐元年(1049)知县鲍安上始建学宫”。但是唐高祖武德七年(624)下诏“明设考课,各使励精,琢玉成器,庶其非远。州县及乡里,并令置学”。宋末元初的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学校考》中就明确记述:“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唐大历十二年(777),东阳升为望县,作为望县的东阳在尊孔崇儒大兴教育的唐代建文庙、修学宫是必然之举。唐建中元年(780)—四年(783)戴叔伦任东阳县令期内,东阳县学已名闻郡国,其讲颂之声闻于里巷,而且已形成文庙与学宫结合的体制。然而,自戴令离任的783年至庆历四年(1044)诏令州、县皆立学,近300年的时间里,东阳史籍中多言庙而不及学。至庆历八年(1048)未见有县学在原有学宫的基础上动工修葺扩建的记载。

千年黉门是东阳人文精神的发祥地,是东阳人问道、修身、问学、会讲的中心场所,是东阳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品牌。怀着对传承东阳人文的美好意愿,黉门里被寄托了弘扬传统文化,恢复昔日鼎盛乡学,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任,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决定将养老地产与文化相结合,让历史人文的积淀通过地产项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黉门竹里悠长韵味

文首出现的地方就是黉门竹里,是黉门里一个展览大师作品,开设讲坛,接待来访人员的地方,同时也设置了黉门里壹号院沙盘展示区。王维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名为《竹里馆》,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的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子周围密植竹林。黉门竹里,也有竹影摇曳,在此出入能感受到清幽意境,享受心灵的澄静,黉门竹里取名半出于此。

里,一字有故里、街坊等意思。据《周礼·地官司徒第二》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黉门竹里也寓意在黉门里居住、生活的人们拥有和谐的邻里关系,与黉门文化中尊老爱幼、睦邻友好的文化理念相契合。

这里还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福礼的工作室,2013年,国际竹藤组织与中央美院准备在何福礼工作室设立竹编艺术创意实践基地,机缘之下这两大基地落户“黉门”,成了黉门里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重要奠基石。工作室里展览有何福礼大师及儿子、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何红兵的作品,这些作品精致细腻、美轮美奂,将竹编与木雕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表现出了东阳传统手工艺的非凡魅力。

黉门竹里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意趣吸引了很多文化界人士。极具东阳本土旧民居特色的黛瓦白墙雕梁画栋,还有泰山石、清末古居、河北曲阳仿古石雕、修复故宫专用汉白石地板,都体现了黉门竹里的别有韵味。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陆光正为中国木雕博物馆创作的《山水东阳》草稿就在黉门竹里挥就。这里又成了汇集工艺美术、传统文化艺术的沙龙聚会之地。

黉门讲坛设在二楼,已经开讲数期。讲坛内容涵盖国学、学术、创意、财经、管理等各方面,为东阳乡土带来了文化复兴的风标,重新开启黉门文脉,传承东阳人民崇文重教,好学而进取不止的精神。

黉门里的前世今生

黉门里所在区域原是北山脚下一个废弃矿坑,长年乱石堆砌杂草丛生,是一片荒芜之地。2014年,作为“东阳人经济回归工程”,在此地开发建设黉门里健康产业园项目,被列为省重大产业项目。

当初项目建设是考虑到,随着老年人口基数不断增大,“空巢”家庭日益增多,高龄老人比例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实际情况,遵照“尊老爱老、回报社会、共享和谐,科学管理”理念,着力打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尊重生命价值、营造社会和谐、环境自然优美、生态平衡持续、功能服务完备、管理专业科学的老年人幸福生活家园,使得他们的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用”。也只有一个祥和安定的生活居住环境里,才有可能将黉门文化更好地传承。

项目规划总用地约1000亩,其中山林、道路、绿化、水体、农场等约650亩,总建筑占地面积为233300㎡,总建筑面积为350000㎡。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示范性高端养老中心、自助型养老中心、亲子型养老中心、康复医疗中心(包含护理型养老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及配套服务区,原址重建耆阇寺。

经过数年的工程设施建设与文化培育,现又建设“黉门里文化创意产业园”,包括:“木雕竹编创作创意基地”、“影视编导制作创意基地”、“小商品设计创意基地”、“私家精品艺术馆”以及为创意基地配套的国学酒店,建筑面积约为10万㎡。建成后的“黉门里文化创意产业园”,将具备生态创意基地、实景展示博览、创作交流平台、大师培育摇篮、名家精品藏馆、文化旅游休闲等功能。

文化创意基地对创意生态系统有较高的要求,创意生态系统是指创意人才发挥才能的社会、文化与地理氛围等等。“黉门文化创意产业园”凭借便利交通和唯美山水,依托中国木雕城、横店影视城和义乌小商品城的集聚优势,将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建筑中西融合、公共配套完善、环保低碳节能的“木雕竹编创作”、“影视编导制作”和“小商品设计”等生态型创意基地。

黉门里的项目日渐成熟,两个园区的建设也朝着设想一步步地迈进,今日走进黉门里的人们,面对今昔对比的照片都不禁心声感慨,是什么样的情怀,是什么样的热情,将这一片废墟变成充满希望的热土!

人文山居心归黉门里

黉门里整个项目占地1000亩左右,是集生态农庄、运动休闲、国学文化、健康产业、文化创意、高端商业、院落别墅于一体的山居文化别墅区。黉门里壹号院总占地200亩,建筑面积在53000方左右。一共48栋房子,可入住80户人家,其中独栋别墅33栋,双拼7栋(14套),联排8栋(35套)。背倚北山内环仙山湖,除了拥有森山碧湖,壹号院还斥巨资打造了5万平方米左右的私家园林,行走在园区中,地中海、夏威夷景观绿化群错落其间,银杏、香樟、桂树色彩缤纷,还有山坡上种植的一片菖蒲草葱葱郁郁,园林景观的层次丰富,布局精巧,从30亩高尔夫中央公园到小桥流水假山石,无不令人流连。

黉门里的半山别墅群在东阳城区高速路口望去蔚为大观,令人叹止。其实不仅仅是建筑气势恢宏,这个地方历史人文积淀同样深厚,黉门里倚靠的北山上有五老峰,还有寺院旧址,寺院名耆阇。据称,《街亭陈氏宗谱》收有《新建耆阇寺圹记》一篇及《重修耆阇寺记》三篇。古称耆阇寺在上卢北偏西,北枕龙岩,南带蟠溪,东引横山,势若虎踞,西呈双岘,形似旗扬之胜。据街亭陈氏谱载,耆阇寺系其先祖陈沐所建,在健康产业园区的规划中明确予以重建。

陈沐后人陈樵,字君采,世称“鹿皮子”,为元代大儒。他“屏去传注,独取遗经”,自成一家,史称“亭塘文化”, 他也引导了元末浙中理学也即婺学在元末的新走势,并开启了明代“阳明心学”。黉门里所处之地深厚的历史沉淀给它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底蕴,也让整个项目自觉或不自觉与人文建设相结合,让居住山水生态环境中的人们,随时感受文化气息,让心灵得到滋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