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小企业 网上融资难题待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张骅

12月3日,安徽无为神马电缆材料厂业务经理肖女士一直盯着电脑屏幕发呆,尽管有专业人士通过QQ给予指导,但她对安徽省经信委创建的“网融e+服务万家”融资平台仍然是一窍不通。

随着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融资已经成为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手段。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这条路也并不那么好走。有着电缆之乡称号的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高沟镇聚集了数百家专业性企业,当地一位分管经济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网融”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都是“高不可攀”。

“网融”普及难度大

今年5月初,安徽省在全省启动了“网融e+服务万家”扶助企业专项行动,通过多种举措助力中小企业通过网络实现融资。但是,对于安徽省成百上千家中小微企业而言,“网融”不但存在具体操作难题,有的根本就没有听说过。

安徽省桐城市美得克辅料工具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虽然创办时间不长,但年龄30岁刚出头的老板方黄亮把企业做得红红火火,并有心想扩大生产规模,但苦于资金无着落。方黄亮说:“商业银行贷款手续太多,放款的数额也有限制,而私人融资利息又太高,像我们这样的微利企业承受不了。你们说的网上贷款,还没听说过,不知办起来是否方便?”

前述无为县高沟镇分管经济的负责人认为,安徽省这项措施设计科学,也有平台作支撑,确实能给一些中小企业带来帮助,但对全省众多中小企业(含小微企业)而言,这项工作依然路漫漫。

据介绍,无为高沟镇只有不到30%的企业知道“网融”是怎么一回事,仅10%多一点企业学会了“网融”。普及难显然是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一道坎。

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孙自铎认为,在信息时代,不懂互联网知识和相关应用,再有头脑的人也很难把生意做大。政府不能就“网融”而“网融”,而是要将网络融资平台的技术和相关知识普及到各基层金融部门,努力实现网络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信用评价遇挑战

“网融”与普通金融服务一样也需要信用认证,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网融”就是一句空话。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开发了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评价体系、优质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评价体系,架起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对接桥梁。但由于手续相对复杂,实际操作起来也有很多功课要做。

桐城市天彩园刷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鬃刷、羊毛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1000万元左右,公司老板苏本进一谈起“网融”不无感慨:“像我们这样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积累,比如厂房、设备、车辆等,加上一直诚信守法,信用等级好,‘网融’信用认证相对容易些,但还是显得手续繁多。主要因为政府担保体系不健全,银企信息不对称。”

安徽启路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路达”)是一家致力于快速安检系统研发和制造的企业,公司研发的“快速安检系统”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启路达董事长、总经理夏国平说,“网融”是最好的融资平台之一,特别是那些小微企业如果需要的资金不多,只要政府的担保体系和银行的信用认证体系较为健全的话,操作起来还是很方便的。但是,对于资金需求量比较大的企业而言,“网融”操作起来也和到银行信贷一样,每个手续都要做到,这样的“网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网络金融。

夏国平同时表示,随着各项工作的完善,“网融”对中小企业来说应该是福音。

安徽省徽商银行一位金融专家认为,建立中小企业“评价体系”对“网融”是一大促进,但这些服务只有一部分优质中小型企业能享受,真正困难而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却很难得到帮助。如何自下而上建立一个中小企业较为完整的信用“评价体系”,是政府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