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明事件”反响 看民营企业的疼痛与反思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宏
前实德集团董事长、本应明年9月就可服刑期满的徐明,据媒体报道于12月4日因心肌梗塞死于监狱,年仅44岁。
连日来,徐明之死引发社会热议。而加上年初汉龙集团的刘汉,诸多曾几何时声名显赫的民营企业家纷纷“倒下”。
以徐明为例,以下的网评代表了相当数量网民的疑问:
“‘活得张扬,判得诡异,死得神秘’——一个政商勾结的牺牲品,足球界臭名昭著的实德系掌门人。惊闻他突如其来的死讯,好生奇怪,我从来没听说他受过审判,有无律师不知道;涉嫌罪名不知道;哪家法院审判不知道;判处轻重不知道;是否上诉不知道;哪个监狱服刑不知道。悲乎!”
这里,我们对以上疑问和观点姑且不论,重要的是“徐明们”的经营轨迹说明了什么?
1992年,草根徐明创建大连实德集团,从名不见经传的“对虾小贩”,摇身一变成为塑钢门窗大佬,其产品曾占据中国以北方为主的半壁江山。2005年,徐明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排名第八。2012年3月,徐明涉嫌经济案件被相关部门控制,后获刑入狱。目前其官网公布的“发展历程”一栏只更新到2011年。
中国的民营企业,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小到大不断壮大的,现已成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中国自市场经济以来,民营企业在资源的分配上一直有三种方式,不同的发展方式,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第一种方式是靠权力分配资源。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市场经济不健全、要素市场不发育、资本市场不透明不健康、政府垄断权力更多的时候,诸多民营企业想获得资源,大部分都是在这条道上爬行。权力分配资源的好处是见效快、简单利索,但遗患久远,祸害自身、连累家人。上到权贵子弟,下到平民苦出身如徐明之辈,都在利用权力分配资源的路上得到过好处,也掉进了坑里。因为一旦权力链条断了,权力分配资源的机会就要重新洗牌。但凡依靠权力获取资源的民营企业都不能长久,其悲剧就在这里。
第二种方式是靠心缘、地缘、人缘,利用传统经济方式来配置资源。比如吴英、曾成杰这些人,用非法民间集资等不规范的方法来获取资源。这样的草根民营企业家容易陷入法律的陷阱、纠纷甚至遭到官方围剿,成为民营企业成长中的一种痛,也往往以悲剧告终。
第三种方式是靠市场配置资源。这些企业家注重研究产品、做品牌、重视投资者关系、承担社会责任,用品牌和企业的规范治理,获取市场上的资源配置优势,从而把企业做大做强。这类企业家的行为模式相对透明、简单、坦然,与政府、民众和洋人对话不卑不亢,使资源配置的范围越来越宽,成本也相对越低,容易形成一种可持续增长的健康方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重大论断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实践证明,依靠权力分配资源的道路是死路一条;利用传统经济方式来配置资源是短期行为,只能是昙花一现。民营企业只有跳出了政商勾结的陷阱,在法治基础上和政府建立起透明和良性的关系之后,中国的市场经济才算完善。
民营企业应坚决尊重科学发展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唯此,才能走上光明发展的坦途。优秀民营企业家任正非得过忧郁症、做过2次癌症手术,依然才思敏捷、坦坦荡荡地带领企业所向无敌地前行。2014年,他领导的华为集团海外业务占据总业务的70%,已经成为中国国际战略布局的重要棋子,与马云、柳传志等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一道,与国家崛起站在了一起,成为民营企业的楷模与骄傲。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民营企业在走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道路时,更要练好内功,抓好产品的质量、品牌、信用、人才和客户,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分配和优化资源,使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竞争条件的透明,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也成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