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总量不大但质量效益较好、科技人才基础薄弱但创新活力迸发、区位条件不优但生态优势日益显现。
县域科技创新之“新昌样本”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钟文
技术万丰 |
新昌全景 |
在浙江科技发展的版图上,地处浙东的一个小小的山区县却逆势而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这里就是浙江新昌县。通过科技创新,用11年时间实现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县发展成全国百强县的新征程;用8年时间实现从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生态县的新跨越。先后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已连续三年在浙江省工业强县综合考评中名列前十名,去年12月22日,又被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复为全省唯一一个县域综合性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县。
数据显示,2014年,新昌县主要科技指标位列浙江省前列:新产品产值率50.89%,位列全省第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4.09%,位列全省第二,科技投入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二。
新昌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受到高层领导的高度关注。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到新昌调研后,要求在全国推广新昌经验;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新昌调研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李强省长在新昌调研后指出:事实证明,省委、省政府选择在新昌实施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决策是正确的,在全省上下都在谋划“十三五”发展的时候,特别需要像新昌这样的典型做榜样和示范。
唯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新昌的可持续发展。新昌县县长邵全卯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区位优势不足,资源禀赋有限,在这样的环境下,必须铁了心抓创新,破“四不"促转型。他说,多年来,新昌县始终坚持“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不比大小比创新、不比数量比质量”的科学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解放思想:科技助力实现新跨越
新昌县位于浙江东部,县域面积1213平方公里,“八山半水分半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人口只有43万。上世纪90年代初,新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仍相对滞后。1991年,新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只占全省平均的75%、72.5%。
新昌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发展史。据新昌县一位退休老干部回忆,新昌县从农村的改革,到国企一轮、二轮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再到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思想大解放的过程。他说,从“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到“工效挂钩”,再到“承包风险金”,新昌开辟了国企改革的先河,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新昌经验”。其后,新昌县委县政府又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展经济、振兴新昌”大讨论,把新昌改革创新的思想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新昌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经济增速下行,环境质量恶化,曾经的“绿水青山县”沦为了“全省重点污染县”。新昌县工业与信息化局副局长任杏荣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山区县,土地要素是最大的发展瓶颈,企业供地非常紧张,加上环境承载能力有限,曾经爆发一次环保群体性事件,造成一些企业外迁,这对党委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新昌县痛定思痛,开始探索依靠科技进步,注重产业升级,强化生态治理,统筹协调发展之路。让记者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小小的山区县,不仅有省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还有超过30家以上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有数十项国家火炬计划和863项目。
正是依靠科技进步、驱动创新,新昌才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希望之路。新昌独有的“产业总量不大但质量效益较好、科技人才基础薄弱但创新活力迸发、区位条件不优但生态优势日益显现”发展模式,被外界誉为“新昌现象”。
转变观念: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党的十八大提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很长时间内我国是政府替代企业成为主体。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从创新的资金来源看,我国企业70%的研发费用来自政府。在我国28000多家大中型企业中,仅有25%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其中不少还是政府部门“指定”挂牌的,75%的企业没有专职的研发人员。在西方主要工业国,公司用于研发的费用往往占利润的3%以上,苹果公司甚至达到8%—10%,而中国公司的平均值是1%。2011年,我国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超过3%的城市只有深圳。
然而,记者在新昌却强烈地感受到政府对企业的重视以及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上的主导地位。数据显示,2014年R&D经费支出13.64亿元,绝大部分来自企业。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2.32%;中小企业R&D经费支出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3.3%。
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是新昌创新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新昌现象重要的推动者和创造者。新昌县副县长严钢告诉记者,基于此,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留住企业、为企业创新创业打造良好的生态;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服务企业,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他说,新昌已经形成了“留住企业就是最大招商”理念的共识。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着力破解制约因素,优化服务环境,提升城市承载力,用政府的服务、环境的改善、老百姓的口碑留住企业。
万丰奥特集团宣传部部长陈春骁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都有外地政府来他们公司招商,提出优惠条件吸引他们过去。尽管出于集团战略考虑,他们在国内外有不少投资,但是总部以及好的项目基本上还是留在了新昌。他分析,一方面是新昌县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企业,在服务企业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另一方面,新昌的科技创新氛围特别好,政府搭建的平台也特别多,非常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事实上,不仅是万丰奥特集团,三花集团、浙江医药、新和成等航母级企业均遭遇过外地高层领导多次上门招商和优厚条件的诱惑,最后仍然把总部和最好的项目留在了新昌。据陈春骁介绍,近几年,万丰奥特更是大手笔在新昌投巨资建设高科技精品园,发展高科技产业。
尽管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作为政府必须做好服务工作。新昌科技局局长杨卓东告诉记者,一方面要围绕做强产业链,在符合条件的企业布局建设重点企业研究院;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创新和龙头企业带动创新。
目前,新昌县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有8家,每年开发省级新产品100多只,正在培育的重点企业研究院40家,国家创新型企业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新和成投资3亿多元建设国内一流的研发中心。另外,为更好地让大城市的专业科研人才为我所用,新昌企业已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11个,在上海、杭州等智力富集地区建立研发中心26个。
与此同时,新昌县政府还提供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创新。明确年度财政科技投入占比达到10%,每年安排3亿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战略性产业发展,每年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近3亿元。设立3亿元的政府产业基金,投向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出资8000万元组建担保基金,支持银行划出一块信贷资金,向成长性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知识型、特色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出资1亿元为创新型、苗子型中小微企业以低费率提供担保。
激发活力:用市场撬动人才和技术
临,新昌县大力实施“互联网+”,使传统产业插上网络化、智能化的翅膀,并强化“两化”融合。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重点是加快建设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实施“五换四覆盖”“两化”融合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抓好各100个重点项目,今年总投资60多亿元的337个项目加快实施,目前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5亿元。
浙江陀曼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快速成长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创办至今只有短短的6年,但却以独特的企业文化创造了“陀曼速度”,公司销售收入、资产、员工数量等均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而外界鲜为人知的是,该公司的自主创新团队的“领头羊”却是公司董事长俞朝杰。据悉,经过8年多的努力,目前该公司申报专利2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60多项),年总产值从200万元增长到2亿多元,实现了从行业的追赶者到制订行业标准的领跑者转变。
技术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新昌县通过深化开放合作创新机制,自主研发技术,向海外先进企业要技术、向大院名校要技术、向技术市场要技术,走出了一条立足山区、胸怀全球、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路子。
多渠道获得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已经非常顺畅。杨卓东告诉记者,一方面,通过与海外先进企业合作,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如三花集团与以色列HF公司合作已成功研发全球首个超临界并联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单元样机;另一方面,通过并购海外先进企业,引进新技术,实现转型发展。万丰奥特出资11亿元收购了全球顶尖的镁合金生产企业,进入新材料领域;日发精机出资3.5亿元收购意大利一家航空设备制造商,成为拥有飞机总装及零部件生产能力的企业。他说,近年来已有8家企业实现海外并购,资金超过40亿元,由此迅速进入全球产业链高端。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源。新昌政府为企业筑巢引凤、企业让人才才尽其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使创新驱动发展有了最根本的动力。一方面是创新引才机制引进人才。坚持不求最好、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施“天姥英才”计划,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资金,引进资深专家、海外工程师、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和高端创新团队;另一方面创新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出台相关政策,解决人才的住房、户口、小孩入学等问题,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全县已集中建了1000多套人才房,在建600多套;另一方面允许有条件的企业自建人才房。对引进的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购房补助。
随着信息化、数据化大时代的来
优化环境:科技创新的有力保障
新昌县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为全面推行科技新政,加快建立富有效率的科技推进机制,去年12月,县里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每月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今年以来已召开7次,4月初召开了全县科技创新大会。
突出制度供给是新昌驱动创新的重要抓手。据新昌科技局副局长陈远介绍,新昌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注重制度设计,通过高效率、高精准制度供给,打破制度压抑,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创新动力。他说,这也应是省政府批准在新昌开展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新昌县还强化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由县政府分管工业和分管科技的领导统筹具体抓改革,把科技部门作为经济部门来对待、来考核。加强对各部门参与改革的统筹,增强科技、发改、人才、经信、财税、金融等部门的协同性,明确各部门推进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工作的任务表,签订责任状,稳步推进。
谋划发展空间,走集约化道路是新昌壮士断腕式的决策和信心。严钢告诉记者,为了让企业安心留在当地发展,新昌狠下决心,谋划高新园区建设,强化平台支撑力。目前,高新园区经济贡献度达到55%,主要指标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前五名。数据显示,2014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0.45%,比2011年提高4.35个百分点,高新园区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而另一方面,自2006年以来,以每年损失近2亿元的税收为代价,累计关停搬迁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或项目40多家,医药化工占比从2011年的25%下降到现在以高端制剂、医疗器械等为主的18%,装备制造业比重从45%上升到69%。通过化工等行业的整治提升,每年腾出用能2万吨标煤。他说,这样一加一减为新昌储备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大力推进硬环境的同时,新昌县还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一方面,建立科技指导员制度,选调200多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派驻200多家规上企业当科技指导员,累计走访企业近2000次,帮助企业解决人才、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等方面问题500多个;另一方面是优化法制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政府前置保护、企业自我保护、司法强力保护”的体系。在83家“警务室”基础上,实现规上企业内控体系全覆盖。2014年知识产权报案率为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县长邵全卯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通创新强、技术强、产业强“三强”通道,靠好体制推动好创新、靠好创新引领好发展,基本建成工业强县、智造强县,成为企业自主创新先行区、“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科技体制改革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