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金融投资
 

2015年12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金融纳入央行统计体系 获取全面真实数据成挑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虹

CNS供图

与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并行的官方数据真空即将终结。近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未来互联网金融数据将纳入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业界热议。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该措施将真实有效反映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行状况,促进行业健康长远发展,相关企业对此持欢迎态度。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统计中相关机构如何有效对接企业,获取真实数据,将考验监管层智慧。

为全面监管铺路

盛松成表示,目前央行已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共同研究制定了初步的互联网金融统计系统,未来互联网金融数据将纳入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其中包括七大业态两个层次的数据。这不仅有助于监管机构全面摸底、统一各业态重要经营指标,更为即将出台的互联网金融全面监管铺路。

据悉,央行已对十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初步摸清了当前互联网金融各业态的基本情况和业务流程,并提炼出了每个业务环节能够产生的数据项,对各数据项采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监管一直落后于发展速度。”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分析师陈莉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数据统计这块工作属于金融监管的一部分。将互联网金融数据纳入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有助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整个行业进行有效的市场导向及发展调控。另一方面,数据作为基本一环,对于之后监管政策的实施也是一个风向标。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指出,央行有此打算,意味着继十部委颁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对包括P2P网络借贷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地位的进一步认可。

火球网内部人士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截至目前还没有收到相关监管层的通知,对于该措施的具体时间业内也还没有相关信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是欢迎该措施的,因为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国内互联网金融正在逐步被传统金融体系所认可和接纳,将逐步从“草台班子”向“正规军”发展。

盛松成透露,央行目前对互联网金融的七大业态都将开展监测统计,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除此之外,只要属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央行也考虑开展统计监测。而当前的统计重点还是风险较大的领域和业务,如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及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等。

据了解,互联网金融统计数据采集指标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互联网金融业务总量数据,包括机构的基本信息、资产负债信息和损益信息等;二是部分业态逐笔明细数据,如P2P平台投资人和融资人信息、贷款项目信息、股权众筹融资项目信息等。对于部分互联网企业的客户备付金和风险准备金等信息,也将予以统计。

相关企业持欢迎态度

谈及该措施未来对相关企业的影响,陈莉表示,对于企业来说,政策的跟进渗透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将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们目前还在观望,等待该措施正式落地。”国内某互联网金融集团高管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这也属于国内金融制度的一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涉及一系列的制度变化和切实操作问题。但总的来说,该措施如果能够真正顺利实施,将有效真实反映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行状况,促进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另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说行业内已经经历了多轮洗牌,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还没有出台,整个行业从整体来说还是良莠不齐。所以,相关机构如何有效对接企业,获取真实数据,将考验监管层智慧。

P2P平台拍拍贷公关总监申鑫表示,当前包括拍拍贷在内的规模较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目前已经和包括网贷之家、零壹财经等第三方研究机构合作,平台也会每季度发布季报,因此从技术上来讲,当前多数的大型平台对接央行数据接口不存在问题。

但也有业内人士透露,对于不少中小平台来说,纳入统计目前或许并不现实。

对于数据来源的渠道,盛松成表示,监测数据一部分从“一行三会”共享得到,也会委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代为采集,还会利用现代化手段直接从企业网站上获取。

陈莉指出,统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制定统一的标准,如何保证数据的全面和真实性将成为挑战。对于同一标准,陈莉解释说,在统计过程中会有大量数据,从哪几个维度、方向来选择需要一定的标准,这样得出的结果才更有说服力。陈莉认为,监管层要注意积累行业有效信息,掌握市场发展路径,对数据统计要有一定筛选。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统计,去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规模就已经突破10万亿。近一年来更是得到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地位已一再得到官方肯定。但当前各细分业态的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交易增长如何,尚无一个权威的统计数据,各平台的信息披露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约束。未来,在互联网金融数据纳入央行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后,官方数据的真空状态即将终结。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