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4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5年12月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的力量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G01版)

吴昀国认为,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国企改革举世瞩目,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党和人民的喉舌,是畅通信息、增信释疑的关键通道。建立企媒新型合作关系,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媒体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全面深化国企改革,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形势要求。

胡钰表示,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成效显著,特别是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国有企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带动力、保障力和内在活力不断提高。但是,国有企业的软实力、美誉度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因此导致“两个不匹配”,即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不匹配、美誉度和贡献度的不匹配。目前,国有企业的新闻宣传及社会形象构建还面临着挑战,国企舆论环境的复杂性较强,负面化、情绪化、标签化的情况明显。

“要扭转国企舆论环境中的被动局面,最重要的是战略上主动。国企要改变过去‘多做少说、只做不说’的习惯,实现‘边做边说,多做多说’的新局面。”胡钰称,“对于国企来说,要实现‘三个并重’:埋头干活与抬头说话并重,业内口碑与社会形象并重,创造物质财富与创造精神财富并重。因此,无论是企业自有媒体,还是外部社会媒体,都要加大传播国企新闻的强度,形成合力,主动发声,主动与社会沟通,主动把自己打造成‘阳光国企’、‘透明国企’。”

据悉,2014年的首届“国企好新闻”推介活动共收到来自285家单位的1740件参赛作品,国企参与的积极性之高与提交的作品之丰富均超出了主办单位的预料。活动后,得到了企业、媒体、专家等社会各界的好评。

媒体认为,“国企好新闻”的推介活动首次集中展示了国企题材的新闻作品,对于今后的国企报道是极大的鼓舞。此外,邀请担任评委的专家们也通过评审过程,进一步了解了国企,对活动本身以及国企贡献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据胡钰介绍,今年的评选活动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改进。首先,邀请了翟惠生、冯并等新闻界资深领导担任顾问,评审专家更加专业、更加权威;其次,评选的类别更加丰富,在常规新闻报道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新闻摄影、双微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类别;第三,传播的渠道更加多样,设计了H5页面进行宣传推广,组织好作品交流会和国企好新闻训练营提高水平。

“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社会形象优。做好国企新闻宣传和形象公关工作,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提升国企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成为各级国企干部领导力的重要组成。沟通创造价值,理解促进共赢。对国企来说,只要保持积极、坦诚、开放的姿态,坚持广交朋友、广搭平台、广发声音,坚持战略上主动、体系上健全、手段上专业,就会推进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胡钰说。

据了解,在会议的推介环节,分别举行了消息类、通讯类、评论类、系列报道、广播电视类、摄影类、双微类的“国企好新闻”的颁奖仪式。《人民日报》经济部原主任皮树义、中宣部新闻阅评组成员徐九武、《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周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君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倪宁、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德寰等多位评委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点评。

会议第二部分,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报》集团共同启动2015“国企好新闻”训练营开营仪式,各央企代表、地方国企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就“新常态下,如何构建企媒新型互动关系”这一主题展开对话。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