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大势
 

2015年12月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应注重提高企业基础素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第一版)

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是检验“头脑经济”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准。科技壁垒的形成,不但可以让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并且可以提高经济运行的安全性。目前,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对外依存度高达60%,每年在进口芯片上花的钱,比进口原油所花的钱还多。虽然自2011年起,中国发明专利的数量一直领先于美国,但世界第一的专利数量并没有形成世界第一的科技实力。麦肯锡于2014年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在1990年代的10年间,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效益的贡献为48%,而过去5年创新的贡献率为30%,是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而中国经济若要保持5.5%以上的增长,就要求技术创新的贡献至少达到35%。专利交易市场发育程度低、专利运营水平差、缺少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这些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短板”,必须补齐。要唤醒沉睡的专利,光有“大脑”聪明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把聪明“大脑”所产生的知识成果卖出去,而且要卖个好价钱才行。

是靠“头脑”赚钱,还是靠“血汗”赚钱,最终要看“中国智造”的普及程度。搭上工业4.0的快车,既是必须采取的行动,但显然也有一些理想化的色彩,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的整体素质还不高,其中有相当部分还没有达到工业3.0甚至是2.0的水平。近年来,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成为世界第一,但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在内的中国产品,大部分都是在全球低端市场销售,没能够进入国际主流渠道。高端产品市场和主流渠道,还基本上都被跨国公司所掌控。众所周知,机器人是新一代产业技术竞争的制高点,但令人尴尬的是,即使是在中国本土市场,数以千计的中国机器人企业只能争抢约10%的市场,并且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等“三大件”主要是依赖进口,这些核心零部件约占机器人总成本的70%,在这一产业链上,中国企业并没有摆脱“打工仔”的角色。没有积累,就没有跨越,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变成智能密集型企业,并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引进一台关键设备就能解决的。大家都知道,如果在汽车上装一个飞机引擎,非但不是好事,还可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对于基础素质不高的企业来说,需要扎扎实实地补好工业2.0和3.0的课,而不是总想着借“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

模仿和山寨是中国经济的致命伤。不但许多产品是仿制品,就连管理模式、工艺流程、质量标准等,大部分也是由欧美跨国公司拷贝而来。从目前看,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架、市场调节的主要工具,基本都是从国外“拿来”的。而且在“仿制”的过程中,执行层只是在形式上做到了“像”,却并没把握内在的精髓。这就导致“引进”的机制和工具,与中国现有的文化和社会制度不能完全兼容,经常会因“冲突”产生失灵的问题。比如中国股市在发行制度、监管制度上存在的一些先天性缺陷,容易导致暗箱审批、操纵市场等问题的产生。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要降低制度成本,在经济制度和基本政策工具的设计方面,聪明的“大脑”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未来的世界,不是大鱼吃小鱼,也不是快鱼吃慢鱼,而是聪明鱼吃笨鱼、吃傻鱼。要干别人干不了的事,干别人没干过事,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向最高端爬升,改变全球产业分工和产业格局,这将是一个艰难却无可回避的必答题。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中国是一个不爱看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量要远低于目前的创新型国家。因此,要提高“智商”,让“大脑”变得聪明起来,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和科学素养,这个问题并不完全能够由学校解决,每一个公民的终身学习都非常重要。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在这样一场实战大考中,中国千万不能出现“高分低能”的问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