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全球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全球化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西伯利亚“寻蜜”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孙以煜

产品货架旁边的天然蜂巢 资料图片

这是我们在俄罗斯的第十年。

当我们把中国的绿茶(俄罗斯人原来只喝红茶)卖到从莫斯科到华沙的十多个东欧城市,当我们把中国的灌溉技术在地广人稀的俄罗斯推广开来,我们感觉到可以做得更多。

这一天是这样到来的:从国内休假回到莫斯科,我们总喜欢感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它更多的地方没有现代工业文明大面积的污染,而当地人更是给我们推荐了新西伯利亚的阿尔泰边疆区,说那里有多处蜂蜜原产地,自然、原始、纯净。

于是,我们开始了这次被称为“寻蜜之旅”的探访。

阿尔泰蜜源

阿尔泰边疆区位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东南部,面积约16.8万平方公里,西面和西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北面是新西伯利亚州,东面是克麦罗沃州,东南面是阿尔泰共和国。

因森林、坡地、平原、草场的地形地势不同,阿尔泰蜜源植物花粉香气不同,其色泽口感、黏稠、液态也均有不同,但蜂蜜本身的天然成分没有任何破坏。正所谓“从蜂农手中,直接到消费者口中”的蜂蜜。

我们此次“寻蜜”之旅的一个潜在设想是,深度挖掘有独特滋补效能与养生价值的原蜜,做个人高端定制。集团总裁孙天枢作为“先锋”在俄罗斯土著的陪同下,首先独自前往,带回一大堆的原蜜标本,计数约有三十种。之后他决定立项:将每年几百吨上千吨的原蜜转口国内,让父老乡亲回味没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大自然的馈赠本该是什么样子。

阿尔泰有蜂群19万个,其中,17.5万个在蜂农个人手中,如蜜源植物稀少的原始森林蜜、欧白芷蜜。一个深扎在深山老林里的蜂农,一年也只收获三到五吨。这样的蜜,除却天然纯质之外,最具诱惑的是,蜜源植物具有药用滋补效能和养生价值。瓦洛加就是我们要找的阿尔泰蜂农,他的家族世代隐居深山,以养蜂割蜜为业。到他这辈,已有蜂群3个,每群250余箱,年产蜂蜜五六十吨,他花3万卢布包养了三万亩原始森林。

我们的想法是:将瓦洛加这样的蜂农打包起来,集团性经营。

我们看到瓦洛加时,他好像刻意地装扮了一下,憨憨地站在泥泞坑洼的土路上。一条拴在树上的牧羊犬站起来摇着尾巴,与主人一道露出笑脸。瓦洛加不太善于言表,脚还没落稳,就紧迫地带我们去看一群蜂箱中,一根木桩样儿戴着帽子的蜂巢。

野蜂群是瓦洛加的杰作,他用木板做成空心的木桩,吸引流浪蜂,为它们安家筑巢,野蜂群就为他产出与其他家蜂不同的蜜来,这样的蜜,叫百草蜜、山花蜜或杂花蜜。在原蜜产品中,这样的蜜,可谓蜂蜜中的极品,没有工业污染,没有人工垦殖,蜜源植物全部都是腐殖质泥土生养的硕草肥花,据说滋补、药用极佳。

三个蜂农

阿利克桑德拉,也叫亚历山大,是我们接触的蜂农中最具商业性的。他将蜂场弄成蜂蜜体验景点——依然是蜂蜜生长的环境,却将蜂房、蜂疗、蜂文化弄到了一块,成为来阿尔泰旅游、参观的受众必经之地。

阿利克桑德拉的精明,让他成为最富有的蜂农,据他介绍,每年旅游旺季,他的蜂场每日要接纳700多游客,每一个游客都不落空地要携带他的原蜜制品回家。他有蜂群10个,产蜜百吨,靠游客一条通道,就全部售罄。

这是一座真实的原始森林蜂场,59岁的主人谢尔盖怕我们找不到,开了一辆运载蜂蜜的卡车,远远地截住了我们……谢尔盖很健谈,说这里蜜源植物有80余种,如今蜂场有蜂1000箱却只有5吨的产量,但这5吨却是俄罗斯原始林蜜中最纯粹的蜂蜜。不能不说,谢尔盖是我们几天来接触的蜂农中最具专家水准的。比如,我们问过一个最无知的问题:蜂蜜是蜜蜂的排泄物还是……谢尔盖竟然轻易地就阐明了,称:这问题并不可笑,实际上很多蜂农都说不清。他说,蜜蜂的口腔是蜂蜜的加工厂,蜜蜂将采集到植物花粉,先通过口腔分泌出一种酶,将花粉转化成蜜糖,再把蜜糖反刍到蜂巢中,熟化三五天,蜂蜜就成了,如同树上熟透的果实,人只需要采摘即可,无需任何加工。

另一位业主瓦洛加演示一样从其他蜂农那里运来10公斤装原蜜,搬到我们面前,轻轻地刮掉浮层,用摇把将蜜摇到瓶子里,盖好盖,贴上标签,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些,蜜蜂酿制完成,蜂农收割,然后交给我们,我们分装了给你。一旦加入人工,蜜就不纯了。

我明白了:在阿尔泰,人只是蜂蜜的搬运工而已。从原始的单纯中走来,经此简单点拨,突然地觉悟——少与人往,多却本真,这,恐怕就是阿尔泰蜂蜜的珍贵之处吧……

“寻蜜之旅”结束,这是10月,在阿尔泰已是有一些冷气了。但我们心里很兴奋,我们仿佛看到贴了统一标签的阿尔泰蜂蜜已经来到国内,它的纯净被越来越重视品质的消费者所津津乐道。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