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学:百年企业的文化支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雪
王利博制图 |
过去20年,中国的企业大学一直是企业家文化的体现。从1998年中国诞生第一所企业大学,到2015年,中国本土企业大学已近1200家。
但是,历史的发展必然在某个细微之处产生“质变”,企业大学的面貌也跟随着时代的微妙变化而变化。这也是2015年11月8日,“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将有一个新的身份,成为中国阳光大学名誉校长”,给企业界带来的文化震撼。
企业
需要那道晃眼的文化阳光
没有企业家不为此消息动心的。
只要他希望自己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化,并以思想力影响他人。
《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当天下午,陆克文在北京嘉里中心接受了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的聘书。从那一刻起,他明白了自己在中国的一个特殊身份——“阳光大学名誉校长”。
出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楠伯镇的凯文·迈克尔·拉德,在担任第26任澳大利亚总理时备受世界瞩目。中国企业家喜欢他,更多是因为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以及“现任国际金融论坛主席、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主席”的身份所含有的品牌文化力量。
据悉,曾任澳大利亚外交官的凯文·迈克尔·拉德,主张推动和深化同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等国在各领域的合作。由此,企业家张维功所表示的“阳光大学的筹建,要始终围绕提升现实生产力和培育未来生产力,要关注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也备受业界关注。
不得不承认,阳光保险在企业战略方面的“富有远见”,使得大多数中国公众不得不关心、了解陆克文的神秘和高贵。那些关于阳光大学“特别重视对于人的培养和思想的启迪”的文字,也开启了行业企业家的人文思考:企业培养人、吸引人、凝聚人,渐渐变得神圣了。
这是一道光,让走向国际化市场的中国企业,不仅仅让世界看到了魄力,还有实力、魅力。
事实上,改革开放的中国,类似阳光保险集团这样拥有15万名员工和销售队伍的企业,多了起来。仿佛一个小社会的企业,管理文化相当重要。
名誉校长,更重要的是代表一种文化素质和思想高度。而每个企业的人才培训,要想达到为企业快速发展做战略支持,则必须“站得高,看得远”。行业人士之所以说起此话题就谈到海尔大学等,就是在时代大潮中,看到了那道文化之光,对于员工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在企业家们看来,无论是何等的战略规划、业务布局,企业大学的建立都要合乎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功能。
马云谈的“聚才、纳贤”和张维功、张瑞敏、王健林、潘石屹、雷军、周鸿祎、张朝阳等企业家谈的“聚才纳贤”没有本质区别。“聚人”,要聚的是思想,并以企业成熟健康的“文化”来确立、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大学
彰显品牌文化个性
企业大学,多有领导力发展、职业化发展等课题。教育者们更多的使命在于促进战略落地。从1998年诞生第一所企业大学,到2015年,中国本土企业大学已近1200家。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人才发展作为战略性的课题予以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看到企业大学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知识创新、前瞻研究、变革管理、价值链整合的价值,并把企业大学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一位长期到企业大学讲课的某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坦言。
他同时强调,“每个企业大学都要在彰显自己个性的同时,放眼世界,这是当下企业大学要加入的元素。从1955年,全球第一所企业大学——通用电气克顿维尔学院正式成立到今天,世界的经济史已经昭示了这个主题。”
自称“退休后一定当大学校长”的马云,2015年没少到处讲课:“20年过去了,WTO为大企业服务,未来20年,我们应该用EWTO帮助小人物们。如果我们不能改变,那将会成为所有人的灾难。”
2015年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中国“企业家校长”讲的课程,谁不喜欢听?
和阳光保险一样,“希望培养专业人才”的企业有很多。
在当今时代,小企业是最具有创新力的公司,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将帮助他们成功,阿里巴巴在中国已经帮助了1200万家中小企业。
有了“双11”模式后,马云希望早日办学、当校长也好,张维功请来外脑当“校长”也罢,无非就是从管理文化上找到能够与自创品牌文化相融合的捷径。
没有商业智慧、商业成绩、商业梦想的企业、企业家,怎么可能办学?怎么可以当校长育人?
“已经帮助了1200万家中国中小企业”的马云,是创业家、企业家,更是校长。
企业家,百战归来再读书
无论是美国的企业大学,还是“财富500强”企业,只要是建立了自己企业大学的企业家,“文化的创新、升级”永远是严肃课题。尤其在中国,已经不是特别看重“外资公司”和“本土公司”名称的差异了,对于“职业人才”来说,都梦想着拥有进入GE克劳顿学院、IBM中国渠道大学、西门子管理学院、麦当劳大学学习、提高的机遇。而失去了创新精神,就像1993年在中国区成立大学的摩托罗拉那样,无奈地“丢失了品牌、人才”。
当《企业大学密码》作者之一、交大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周怿直言“企业大学在中国要做梳理和展示”的时候,由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主办的“沉淀·引领——2014年度中国最佳企业大学排行榜颁奖盛典暨第四届中国企业大学发展论坛”于2014年12月5日在交大徐汇校区文治堂举行,800名企业大学代表以及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他们表示,“心中想得更多的是,探讨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大学的人才培养之道”。
这就是时代给出的一道最好课题。
《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中兴通讯副总裁曾力曾表达过这样的诉求,“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困惑,希望与其他企业大学的专家探讨、交流”。当然,专业人士也非常认可,“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需求。企业大学的角色,也是其他大学无法全部替代的,国际上GE是最早做到这个境界的”。
或许,张维功等企业家感受到了,像中兴通讯学院60余位客座教授、近5000名兼职讲师的“专业队伍”,才可以做到“为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国内外客户提供专业、高效、定制的知识服务”的事实,所以,特别认可,“做知识服务的定位,企业经营到家”的空间,依然很大。
“注重思维模式创新与学习能力养成”的中航大学领导,在谈到为什么建立人文学院时讲道:“百战归来再读书,反思,极为重要。打造集团战略培训的整体优势,需要在纵横两个层面不断地加强沟通与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是的,宝洁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理查·杜里普也说过,“如果把我的人带走,我会做不下去,如果把我的人留下,把其他的拿走,我的宝洁依然是国际的宝洁。”而20多年来,这样的管理思想也深入到了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体系之中。所以,香港马会学院院长叶华信关于“像业务一样管理知识”的演讲非常受企业大学校长们欢迎。
由此,很多创业者、继承者、发展者相信:企业大学的文化血脉,是企业发展百年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