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电商的成长烦恼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电商的成长烦恼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快递大考: 未完待续的战争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笛

狂欢背后,一场“战争”正在持续推进着。

在双11当天的24个小时中,天猫成交金额达到912.17亿元,京东下单量也超过3200万单,巨额的交易正在散碎成为4.67亿个包裹订单,它们乘着公路、乘着铁路、乘着飞机和快递员的电动三轮车匆忙奔赴向全国各地和世界220多个国家。

这个行业在一年又一年的双11大考后,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迹象:大数据、自动分拨系统、仓配一体各种现代的手段逐渐出现并得到应用,一个涵盖了超过13.8万网点、17.8万车辆的巨大网络正在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一场凌晨的接力赛

11月11日0时,双11狂欢正式开始,一场接力赛也正式拉开序幕。8分钟后,第一单送达并完成了签收;14分钟后,大家电第一单送达并完成签收;90分钟后,凌晨1:30分一位女士带妆完成了天猫跨境第一单的签收。

在天猫交易额不断刷新的同时,蓄力已久的快递公司也开始快速地激活系统里每一个零件以应对这场狂欢所带来的海量业务。

对于吴哲(化名)而言,这可能是他参加的最后一次双11。再过两天,他的离职手续就会完成最后的交接,而在此之前,他依然要撑过双11这个关口。

吴哲所在的快递公司已经是业界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方面的标杆公司,然而在双11这个关口,大量人力的贡献并不能缺少。

对于吴哲这样的老员工而言,对双11更多是淡然和疲惫共存的情绪,而对于新入职的员工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和恐惧。尽管并不是配送的第一线,但在运力协调岗位上的吴哲和同事们在11月11日凌晨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

他们每15分钟就要按照实时订单和之前预估的订单进行对比,并根据订单进行资源调整,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早上6点早餐时间。

双11最后的仪式

在双11这一天,吴哲发出去了12瓶红牛和3包烟,这些在吴哲看来是必须的,“现场的氛围很重要”。

有意思的是,作为小组作业,团队效率高的可以获得红牛,而效率低的只能得到矿泉水。而在这一天,吴哲的一位同事因为配合度低、迟到、消极等原因被现场停岗。

从11月11日凌晨到当晚的10点—11点,吴哲所在的团队始终运转在各个重点网络、协调转运中心、规模客户,并对当天的资源投入进行初步盘点和分析,将结果用邮件告知小组成员。

在吴哲和同事们匆忙的背后,海量的包裹也渐次从仓库中奔向地方的网点。在这之前,地方网点揽件系统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济南一处快递网点,双11当天的揽件量已经是平日的3倍。而据估测,在两天后,配送系统将迎来正式的高峰。“在此之前,网点已经按照估测做了人力、车辆的准备,但从眼前揽件的情况而言,准备可能还不够。”该网点一位快递员表示。

在两天或者不到两天的时间,这些网点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用圆通方面提供的实时大数据可以得到一定体现,在11月11日早9时,圆通业务量突破1000万件,到当晚8点,业务量超过了3000万件,1个小时后,业务量超过了4100万件。

庞大的包裹量在随后会像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地到达地方网点,然后由快递员和电动三轮车完成这双11狂欢的最后仪式。

快递业的新“神色”

面对一年一度的大考,在重复“调配车辆,扩招人员”的应对策略外,一些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也让这个行业透露出了一些新的“神色”。

双11当晚,圆通中关村大兴操作场地内,智能分拣系统正在将快件分拣至对应的包袋内。据圆通方面介绍,这套分拣系统每个小时可以完成1.2万快件的分拣,1天分拣的快件数量可以达到20万件。这意味着如果按照1天10万个快件的数量计算,人工分拣需要100人,而智能分拣系统需要的人数可以减少一半。

申通方面也在今年的双11投入使用了自动分拣系统,该分拣系统每小时12000—15000件的分拣能力,可以确保双11期间24小时无间隙的操作,单条分拣线可日操作30多万单。

自动分拣系统背后的是快递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的加速,这也是自动分拣系统有效利用的前提条件之一。在今年双11,个别快递公司开始利用信息化实时更新物流大数据,根据大数据进行分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自动分拣系统还在无间歇运作的同时,一部分快件已经完成了签收,还有更多的快件依然在路上,可能是在呼和浩特快递员的马背上,还有一小部分可能不幸在江西昌铜高速上的快递货车车辆起火中被损坏,而更多的还是会在数天后到达最后的目的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