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 下一个“互联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少杰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强调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这意味着普惠金融将以“包容性金融”姿态,打造全方位有效的为全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理念,其宗旨是使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的穷人、低收入人群以及小微企业可以享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显然,为需要普惠服务的群体带来改变,则成为今后长期致力于普惠金融推广的题中应有之意。如果普惠金融得以实现,尚未缺乏基础金融服务的人群和企业便能使用适宜的金融工具,他们和社区的生活都将得到改善:生活更有保障、生存压力减小、生产效率提高。彼时,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该公平地享受到金融服务和保障,打造更美好的未来。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普惠金融”已成为金融发展创新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之一。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提供商、政策制定者、公益慈善组织都在寻找创新方法推广普惠金融计划。
那么,如何致力于推广普惠金融计划,帮助各地的人群和社区建立一个有安全保障的未来?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正逢其时。可以看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正日益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目前,处于锋芒的互联网金融正以全新发展理念替代传统金融方式。这其中,“互联网+”思维影响深远。事实上,当下已有不少金融机构与互联公司密切合作、相互融合,共同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实现资金安全流动,让有钱人钱生钱,缺钱人找到钱,由此满足三大基本金融需求,投资、融资、支付。而早在两年前,阿里巴巴收购天弘基金51%股权,以及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马卖保险”,赚足了大家的眼球。
具体而言,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甚至可以看成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其表现形式不外乎是金融机构互联网化:金融机构所架设的在线平台,既提供投资产品也提供融资产品,如电子银行、保险网销;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化:要做金融产品的制造商,互联网公司必须获得相关牌照;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在股权层面进行合作,建立合资企业并获得金融牌照,共同设计、打包、生产投融资产品。
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伴随着普惠金融政策的日益重要,P2P等平台正成为推广普惠金融的有效载体。
值得正视的是,支撑上述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有两个关键环节不容忽视,一个是安全,一个则是诚信。
在业内看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环节就是风控,风控做不好,直接影响平台运营安全,对投资收益保障也不利。尤其是普惠金融推广下的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看起来很顺畅,但是做起来很艰难。除了农村农民的信誉度低、农村的配套设施比较弱势之外,风控方面的问题确实也很大。
而诚信缺失和创新能力不足也是导致P2P行业感到寒意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金融服务公司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服务意识不强,最大的痛点应该是行业共享性比较差,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整合能力很差。
包括农村互联网金融在内,该行业下一步将如何发展?怎样处理创新跟诚信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亦有分析者认为,当务之急应加快法律制度建设,对正处在风口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必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