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电商“成长的烦恼”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第一版)
从造节向造市的深度转型与变革,无疑是当前电商巨头们普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纵观全球企业过去200多年以来的发展,任何行业和企业都不可能永远保持着两位数甚至是三位数的高增长。对于电商来说,已经实现近六年的双11节持续引爆。在所有企业都深知电商渠道都不可能继续保持高增长速度发展的背景下,大量企业还在通过野蛮式手段,盲目地以超低价格刺激消费,造成一部分年轻消费群体非低价不买的恶习。在电商本身并没有办法实现长年低价、唯低价论的情况下,这种短期市场引爆严重扭曲整个商业形态的本来面目,形成以超低价判断市场消费的标尺,有百害而无一益。
在一轮又一轮双11节市场促销活动中,电商企业之间的低俗竞争、无序竞争,甚至是不正当竞争频频出现,严重冲击和伤害了已经健康运营了几十年的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规范,让很多市场同行误以为互联网时代的节庆促销就应该是无底线、无厘头的攻击式炒作和揭黑式竞争。由此完全将代表产业形态的电商业态竞争,变成一场又一场的泼妇骂街,将电商渠道和消费业态推向发展的死胡同。
可以看到的是,围绕今年双11购物节的市场抢夺和竞争肉搏,苏宁易购、京东等电商频频陷入了无底线的恶俗炒作和不正当竞争怪圈之中。苏宁易购以“蟑螂”暗指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将企业间的商业竞争演变成一场对竞争对手创始人个人和家庭的指责,将无底线炒作上升到一种洋洋得意的话题营销;同样京东近年来的一系列促销广告中,以没有假货却真的便宜暗指对手阿里假货太多、价格没优势,掀起了一场不正当的打脸式竞争。作为阿里也毫不示弱,频频掀起口水战。
所有停留于市场营销层面的口水炒作,只是停留于透支上游供应商利润以及烧尽投资者资金的电商双11节,并不能支撑整个电商业态在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没有刺激和带来消费需求的持续性增长和扩张。
在这种情况下,电商渠道必须要快速回归商业竞争的本位,面向用户提供好产品与好服务,形成与线下实体店的差异化竞争体系,以及互补性的良性经营模式。不要以抢夺和消灭线下实体店为目标来主导企业的发展目标,而是要建立有利于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变化,更加快捷、方便、安全、可信的新服务体系。同时要探索与线下的实体店互补式、融合式发展的新商业模式,真正通过大服务平台,而不是炒作低价来吸引消费、刺激消费,实现从造节向造市的持续转型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