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一带一路” 需要遵循政治与经济平衡原则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周天勇
“十三五”期间是“一带一路”细化和落实的五年,应该总结经验,防范风险,协调体制,改善做法。
发达国家“走出去”和我们“走出去”存在着一些差异:中国硬实力比较强;国内储蓄率比较高,向外投资的势头很猛;人民币逐步在向国际货币迈进;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技术水平也不差;中国在外的华侨民营企业公司已遍地开花,在语言沟通、谈判能力方面都有优势。中国走出去的一些企业形成了现代跨国公司体制,而且越来越注重社会责任,有许多成功的地方。
但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比如“一带一路”契约性和规则性不足,企业走出去时不注重软实力。还有一些央企走出去不算经济账,只算政治账,没有利润。特别是有的企业对风险评估判断不足,并购海外公司时草率投资等。
归纳起来,“十三五”期间的“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应该注意几个原则:
政治和经济利益要协调平衡;硬实力和软实力、巧实力要相协调;“走出去”要国家协调引导支持,国际市场化运作。企业是“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的主体,不能像过去一样由政府去运作。同时,政府、行业同业协会都要发挥作用,既不能形成垄断,又不能互相拆台,与国内产业相关联,带动国内产业提升和发展。金融贸易投资产业等相互协调,不能项目走出去,而金融贸易不配套,不能为走出去而走出去,总体上要有合理利润。还要充分考虑和评估国别、项目行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包括央企走出去内部人员控制和道德风险,避免谁也管不了的局面产生。
同样,“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也面临着挑战和转型问题:原来的政府间外交方式要适应性地向综合全面包括经济、文化、民间外交方式转型;外交、商务、安全、中央与地方、海关与边防、金融等在外边都需要相互协调;走出去从过去的拿资源、找项目、买地,转到找市场上,寻求产业的关联,把国内的过剩产能和国外的市场结合起来,是把资源运回国还是在当地对资源进行加工,把钱带回来。
所以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需要做以下工作:从国家层面上讲,原来的“一带一路”战略要细化,要有重点国家、重点项目、年度规划、路线图和时间表,以及筹资可能和一些投资项目的重大风险评估;从产业层面来看,走出去的企业之间既要重视基础制造产业,也要发展前端金融、工程技术等服务业,出去以后还要注意产业之间的配套;从企业层面上讲,要学会影响新闻舆论,过去央企只做不说,天天挨骂,以后应该注意主动宣传。企业要有社会责任,不能卖假货,不能破坏别国的生态环境,在当地适当开展慈善,要吸收其他国家的股份,形成抗风险能力强的跨国公司。
(作者系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