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2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第32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破解国际核心技术垄断

“先进输电技术实验室”获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新刚 邓鸿伟

9月30日,国家科技部发布“关于批准建设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5〕329号),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先进输电技术实验室”被批准建设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这项国家级资质的取得,得益于国家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加快建设,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的极大支持,也离不开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对于未来提升国家和行业的关注,获取更大支持力度,促进柔性直流输电、灵活交流输电、直流电网等先进输电技术和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电工新材料等基础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潜心积累

“先进输电技术实验室”是国家电网公司最早开展直流输电和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科研试验机构,重点围绕特高压直流输电、灵活交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及直流电网等领域,开展装备、器件、材料、试验、系统集成等基础共性技术研究。经过十余年发展,实验室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装备和科研人才资源。建成了“大功率电力电子”、“柔性直流输电仿真”、“灵活交流输电仿真”、“电力电子器件”、“输电用电工材料”等5大科研试验平台;形成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与装备”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和“基于可关断器件的灵活交流输电装置及应用”、“电力系统压接型电力电子器件及串联应用”、“新型电工材料研究及应用”等3个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培养和引进了大批国内外高水平专家。

作为实验室主任,汤广福希望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探索先进输电技术,在直流输电、灵活交流输电、直流电网等领域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让中国来引领世界输变电技术的发展。但在十余年前,静止无功补偿器、可控串联补偿器、直流换流阀等设备基本依靠国外引进,即使获得设计图纸都要花费巨资,核心技术更是严格保密,国外电气巨头们的实验室不允许外人参观。国内外技术水平的巨大差距,使他深深地意识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有可能抢占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和技术制高点,而自主创新是唯一的道路。

突破创新

近年来,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实现了示范应用和转化推广,有效支撑了电网发展。

2004年,国内第一个电网静止无功补偿工程——鞍山红一变工程正式投运。2009年,建成了涵盖灵活交流输电装置和高压直流换流阀试验能力的“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实验室”,一举打破了ABB、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在电力电子试验方面的垄断,成为世界上试验参数最高、试验能力最强、试验功能最齐全的大功率特高压专业实验室。2010年,成功研制世界首套±800kV/5000A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并在多条特高压直流工程中实现示范应用和转化推广,打破了跨国公司近半个世纪的核心技术垄断,创造的年产值超过10亿元。

与国外同步启动模块化多电平(MMC)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研究,开辟了全新技术路线,掌握了全系列关键技术。2013年,成功研制世界首套±320kV/1000MW柔性直流换流阀,世界著名电力试验认证机构——荷兰KEMA实验室高度评价这一成果:“是超级电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目前,该成果已应用于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的双极柔性直流工程——厦门柔性直流输电工程。2015年,实验室又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套200kV高压直流断路器,解决了无自然过零点时直流故障电流可靠切断的“百年电力技术难题”,为未来直流电网建设提供了关键装备基础。

突破了750kV及以下灵活交流输电装备的共性技术,自主研制了静止无功补偿器、可控串联补偿器等多种灵活交流输电装备,并实现示范应用和转化推广。目前,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已在中国和韩国、菲律宾等多个国家成功应用100余套。可控串联补偿器的研制成功使国内工程招标价格下降30%以上,产品出口越南、巴西等国。2015年,实验室成功研制了目前世界上电压最高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样机,各项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进一步强化了国家电网公司在灵活交流输电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在不断取得重大装备研发成果的同时,实验室坚持开展器件、材料等基础性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为未来新型高端电力装备研制和电网建设提供了技术储备。自主研制的高导电率扩容节能导线,率先开发出750kV及以下复合材料杆塔,成功研制了1200V—3300V系列硅基IGBT器件和国内单芯片功率等级最高的3300V/50A碳化硅二极管,实现示范应用。

建设国际一流

“先进输电技术实验室”要继续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围绕输电走廊利用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远距离大容量传输等重大技术需求,加强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灵活交流输电等领域的共性技术研究,发展直流电网基础理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探索建立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采取吸引访问学者、对外联合开展科技项目和设立开放基金等一系列措施,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参与智能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吸纳优秀青年专家和学术骨干加入实验室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培养和发掘优秀技术人才,着力实现机制创新。通过技术和机制两个维度的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创造重大科技成果,持续加强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努力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能源电力研究机构,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服务和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