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3版:园区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3版            园区产业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敢想敢做, 就能在传媒长廊再立文化地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崔敏

每天有众多的青年才俊到此开展“激情演绎”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正式公布,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有专家预测,文化产业要成长为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每年至少要保持15%以上的增长的比例。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之大,由此可以想象。

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对应的,是全国大大小小几千个文化产业园区,也遍地开花、比肩斗艳。而当前同质化严重、专业人才不足,又成为文化园区发展的掣肘因素。“要想在众多文化园区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清晰的定位、创新的模式和专业的人才。”《中国企业报》记者在走访北京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时,有专家这样说。

跟着政策而来

自文化产业被国务院确立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来,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文化产业相关文件,朝阳区出台了《朝阳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都肯定了文化产业对首都文化、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特别是传媒产业,以其高效益、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等优势,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是个“机会主义者”。

东亿产业园是北京市朝阳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由北京中视东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与运营。

“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有利于促进‘CBD-定福庄国际文化传媒走廊’的建设,改善朝阳区乃至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中视东升文化传媒公司副总裁董滴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第六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多年来,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一直受到市、区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对园区及入驻园区内企业,每年在市、区文创资金项目申报及扶持上,给予相应的支持,资金的支持形式,分为贷款贴息、项目奖励、项目补贴及房租补贴等内容。

东亿园区定位非常明确,重点突出影视产业的优势,吸引大量影视行业优质企业入驻园区,形成相关影视及上下游产业链。同时依托传媒大学的教育人才优势,为入园企业提供发展需要的人才,而园区的地理优势也非常明显。

西距国贸中心、CCTV新址仅5公里,距交通枢纽四惠桥仅2公里,东距中国传媒大学主校区2公里。园区位于“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的核心位置,地处朝阳路传媒文化发展轴。

政府的扶持、人才资源加上园区地理优势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也促使东亿产业园区获得快速发展。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占地面积18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2014年底,被文化部正式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

截至2014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00余家,从业人数超过3万,拥有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在孵企业40余家,形成以广告会展、网络文化、创意设计、影视制作等为主导产业,涵盖创意、生产、经营、流通全过程的完整高效产业链。

融入互联网

文化产业园区遍地开花,比拼优惠政策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要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首先要对传统进行很好的继承,再就是盯紧主业,与时俱进,尤其是实现产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

北京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依托朝阳区“CBD-定福庄传媒走廊”,形成了“三大中心、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包含传媒总部中心、创意孵化中心和数字演播中心。

与此同时,东亿园区竭力打造一个开放型产业平台。在这里,传统物业管理服务与信息化技术服务得到较好的结合,电视栏目制作、3D影视后期制作、品牌推广与传播、创意企业孵化、传媒教育人才培养五大功能区,区隔与互补并存。

“在此硬件设施完备的基础之上,东亿园区为落户园区的企业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和服务。”董滴告诉记者, 园区运营者首先要为入驻企业做好基础物业服务,打造良好园区环境;其次,要帮助企业解决工商、税务等手续办理;协助入园企业与金融资本对接,解决园区企业发展中出现的资金需求;定期公示并积极配合企业申报国家、市、区政府部门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扶持奖励政策。

据介绍,东亿园区在经营上,注重园区管理的传承与创新,至此,已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三种管理模式。

第一种是较为传统的“园区租赁+物业管理”模式。据了解,最初以区位和文化产业定位为传统优势,园区吸引了大批相关企业入驻,同时提供专业的物业管理,让企业拥有舒适便捷的创作空间。

再就是“服务型社区”模式。现在根据入园企业的所需出发,对内提高服务水平,对外积极延展资源。

而“O2O社区”模式,作为管理的一种创新,是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园区管理的实际做法。按照这一模式,未来,园区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自身丰富的住宿、购物、教育、娱乐设施为依托,将园区的辐射效应扩大至周围半径5公里的生活区域,构造一个线上线下互动的大型文化社区。

东亿园区要打造的是一个传统物业管理服务与信息化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开放、创新型平台。

文创新地标

周边汇集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等众多国内传媒巨头以及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169家国际知名媒体,位于“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中心位置。坐拥如此优势的产业园,发展成产业地标,是众所期待的事。

10月30日,作为北京市第十届文博会分会场之一,国际影视文化节在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区举办,东亿园区构建的传媒产业生态圈再次博得众人眼球。

北京市朝阳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军胜表示,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的发展历程,是低端工业向高精尖转型,打造文化中心的一个成功路径。

就东亿园区7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更是感慨不已。他认为“这片土地见证了影视产业的成长”,并由此认为,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成立后,东亿园区将迎来更光明的发展前景。

“东亿园区未来的定位是打造一个绿色的园区、低碳的园区、智慧的园区。”董滴介绍,园区正在逐渐被融入“京东绿肺”之称的兴隆公园大环境当中,接下来将进一步对园区绿化进行改造和完善,建立和谐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制定能源消耗标准,通过可行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在园区建立新能源试点,倡导环保理念;充分借助移动互联网、现代信息、传感技术等,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园区住户提供智慧化服务。

据介绍,东亿园区将利用五年核心发展期,园区企业实现年产值70亿元以上,入驻企业数量达到300家以上,形成人才及企业孵化、影视制作等重点示范区,打造完善的传媒产业发展链条,构建文化传媒产业创新发展体系。

东亿园区将成功孵化一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尤其是文化传媒业复合型人才,形成园区人才培养和孵化的特有模式和品牌,向北京市乃至全国输出一批优秀的传媒人才,创建并确立起首都文化产业的新地标。

链接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世界各国政府都对这一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和高度重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效益日渐明显。

到2015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18000亿元,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在一些基础较好的城市,如深圳、北京和上海,文化产业更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文化产业园区超过2500家,其中国家已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50个。

但是在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背后,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如园区太多、资源分散;建设模式雷同,房地产色彩浓厚;园区定位不明确,产业结构雷同;园区之间相互分离而自成体系,缺少必要的分工与合作;园区耗费巨资建成后,租金高,企业入驻率低,难以吸引创意阶层,文化气息淡薄等。

尽管目前创意产业暴露出了各种问题,但从整个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创意产业仍有广阔前景。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称,坚持创新发展,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在此之下,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把发展创意产业园区提到了重要位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