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2版:园区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2版            园区调查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吸金热土”为创新高地才是新区要义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少杰

在业内看来,国际级新区基于国家战略引导,一度成为吸金热土,不过随着各地纷纷设立新区,政策的含金量也逐渐被“稀释”。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分析称,相比当年的经济特区,目前的国家级新区政策含金量已经非常小,尤其是地方政府最为在意的财税政策优惠方面几乎没有。也就是说,目前的国家级新区已不再是政策洼地,而是改革高地,主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形成自身的优势。

不过,即便国家级新区被赋予的优惠政策不再稀缺,但它依旧区别于省市层面的自我创新。毕竟,这是国家给的。曹云透露,关于国家级新区“贬值”的说法早已有之,但深谙其道的地方政府一直热情不减,自有其道理所在。

以湖南长沙的湘江新区为例。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今年内国务院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事实上,除了长沙之外,同样位于中部地区的郑州、武汉都曾一度加入了国家级新区的“竞逐赛”。

从中会发现,国家级新区尽管已经没有多少政策含金量,但这顶“帽子”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有利于新区跨越行政管理的藩篱和地区的壁垒,从而做大自身的体量和辐射层级。

除了这些获批复的新区之外,全国尚有十几个城市新区明确提出打造国家级新区。其中,包括江西昌九新区、武汉新区、郑州郑东新区、乌鲁木齐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沈阳沈北新区等。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申请过热”,国家级新区的批复在2013年一度暂停。今年以来,国务院重启批复,陆续批复湖南、江苏、福建及云南等地成立国家级新区。业内普遍认为,这与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获批时一样,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不难发现,此次国家级新区相对集中的推出时间,均是在经济增长缓行时期,这使人们自然将新区批复与刺激经济相联系。

有专家向媒体表示,国家级新区密集获批有多个背景,首先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达到215个,基本趋于饱和,示范作用也逐步降低,这就需要国家级新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发挥出产城融合作用,以此减轻大城市潮汐交通压力等。同时,2012年至今,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也是希望借机带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逐步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湖南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童中贤也认为,当前,国家级新区建设仍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家级新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发挥产城融合作用,并且作为区域新增长极,“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与开发区、高新区不同,国家级新区承载的发展属性则更为特殊。除了追求经济建设外,它更多地将担负起区域平衡发展和地方产城融合等重任。为此,有差异就有梯度,有梯度就有动力。

因为城市的融合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营者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多学、多看成功园区的经验,比如浦东新区就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抓建设不搞一阵风,抓项目不图一时利,需要沉下心来,从长计议,扎实推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