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2版:园区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2版            园区调查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级新区密集布点 “区域再平衡”知易行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少杰

新区建设引领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两个月前,位于昆明的“云南版”浦东新区获批建设,无论从开发规模还是前期投入或开发力度上,都不逊色于上海的浦东新区。

据了解,该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成立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的第15个国家级新区。这意味着,目前,国家在华东、西南、西北,华北、华南、东北、华中等地区均布局了1个或多个国家级新区,以此打造多个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意图非常明显。

以新区建设带动区域发展,已成为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有分析者认为,从区域城市发展战略上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区将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不仅有利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城市地位、增加财政收入,还可以平衡区域城市发展。

“管理权”利好

国家级新区具有巨大魔力,来源于特殊管理权所带来的一系列稀缺的利好点和优惠政策。据了解,国家级新区实质是一项特殊管理权,目前全国各地就是为管理权限争国家级新区。

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新方法,新区之新,就在于赋予更多的经济管理权限——市级、省级或者国家级管理权限,在更大的范围内打破了传统行政区划壁垒。这意味着,国家级新区将在税收、土地、海关通关和重大项目审批等方面,得到国家政策更多的支持。

特别是固化的地方利益,对区域经济集中设置的种种阻碍,使得一个本无边界的地理实体或者单元,能够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营造局部的吸引力,在较为短暂的时期内,促进生产性机构、人口的快速集中。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密度的极大提升,这也成为不少地方争夺国家级新区的关键所在。

云南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国家级新区的建设,显然充满了渴望与期待。

日前,一位接近云南省政府的相关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称,云南申报国家级新区几乎是举全省之力来做这件事情,能被获准实属来之不易。

综合各种公开的消息来看,当地将紧紧抓住国家级新区建设这一契机,加快高端项目和新兴产业集聚,努力使新兴经济成长为云南滇中新区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看得见的发展

从国家现在批准的这些新区来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三大新区,已经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直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国家级新区确实是个香饽饽、大蛋糕,对各地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上述人士介绍,已经成熟的国家级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成果和速度是有目共睹的,经济增长率都非常迅猛。

有数据显示,随着投资环境的优化,重庆两江新区实际利用外资已经连续3年超过30亿美元,去年达到44亿美元;区内世界500强企业,由成立之初的54家增加到129家。截至2013年,新区GDP由创立之初的798亿元增长到1861亿元,实现了翻番。

这些国家级新区,都将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点和发展引擎。

该人士对此分析认为,首先可加快城镇化进程,在产业少、交通好的地方兴建新城区;第二则是考虑到现有城市增长动力不足,需由它们拉动经济增长;第三也是基于目前城市群发展不够,希望在龙头城市设立国家级新区,以拉动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强刺激的手段被摒弃了,国家还是需要一些微刺激,促使经济形势向好。新常态之下,批复国家级新区,通过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推动产业转型,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有的靠卖地生存

现如今,并不是每一个国家级新区,都能成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及“两江新区”。

与成熟新区相比,一些正在建设中的新区则远不如预期发展。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曾直言,有的新区产业没起来,只能卖地,不少新区只能搞房地产,最终沦为“空城”和“鬼城”。

有报道称,很多新区依然存在产业竞争力不强、开发建设特色不明显等问题。除浦东新区之外,其他大部分新区的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不高。

据了解,有的新区以高耗能的能源重化工业为主,发展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约束;有的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市场竞争环境出现恶化趋势;另一些新区产业没起来,只能卖地搞房地产开发,造成库存量加大,尽管有国家级新区获批的政策利好,房地产市场的表现也难有起色。此类新区虽然是按国家级的新区规格进行建设,但实际却成为地方一个普通的新城。

在短短几年间,大连金普新区建起了数不清的住宅以及商业。今年3月底,金普新区首个提出5年内不再审批新建商品房用地,重点消化在建和已有的商品房,促进楼市健康发展。

“国家级新区的房地产能否实现快速增长,要看新区原有存量和需求两个指标。有的新区本身存量不大,新区的成立能够带动需求,因此房地产市场会繁荣;而有的新区房地产本身就有过剩的趋势,即便是获批国家级新区,也难以刺激房价上涨。”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员冯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各地新城、新区建设如火如荼,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对“国家级新区会不会泛滥成灾”的担忧。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国家级新区建设过程中,要同步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切实实现“产城融合”,依靠产业发展支持城市的建设,才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防止产业新城泛滥、“空城”“鬼城”的有效方法。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到2020年,国家级新区可能达到50个,自贸区会达到10个,高新区会达到四五百个。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还表示,如国家级新区真的遍地开花,如何高效利用,的确是个问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