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产业公司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泉开发应突出 历史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访日本温泉专家、日本环境地质株式会社董事代表稻垣秀辉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钟文

随着温泉的大量开发应用,温泉这一贵族、高端行业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然而,尽管我国温泉的开发利用与日俱增,但是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沐浴方面,温泉的使用模式还很单一,使用范围也比较狭窄,如何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温泉对我国是个新的课题。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温泉大国,他们是如何开发和利用温泉的?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近日,《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了日本温泉专家、日本环境地质株式会社董事代表稻垣秀辉。

《中国企业报》:能否简单地介绍一下日本温泉的情况?

稻垣秀辉:日本的确是温泉大国。关于温泉地的数量,不同的统计数据有不同的说法,据温泉综合研究所的统计,日本全国有3085个温泉地。温泉水源总数多达27219个,总涌出量每分钟可达到2588196升,温泉设施有21292个。

《中国企业报》:日本温泉是如何开发的?在开发过程中,会注意哪些方面?

稻垣秀辉:日本温泉开发已经非常成熟。每一家温泉企业之前都会对温泉水所含的矿物质检验得非常清楚。日本温泉从泉质上看,有弱碱性单纯泉、食盐泉(氯化钠泉)、石膏泉(硫酸钙泉)等约20种;而按照所含矿物质成分浓度排序的话,依次是酸性盐泉、重碳酸盐硫酸盐泉、盐化物泉、盐化物重碳酸盐硫酸盐泉(混合型)。在检验出所有矿物质之后,温泉企业都会对每个温泉池各种矿物质的含量作出非常清晰的标明,这样顾客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温泉池来尽情享受,比如皮肤不好的,可以选择含硫磺的温泉。

除了传统的沐浴、SPA、按摩等与温泉有关的项目外,日本温泉还特别注重配套设施建设。比如建设餐饮、咖啡馆、美术馆、艺术馆、图书阅览室等设施,顾客在就餐、参观、阅读的同时,还可以享受温泉带来的愉悦。

《中国企业报》:对于中国正在开发建设的温泉,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稻垣秀辉:我们知道,温泉对于人体的健康效益主要是由于温泉本身的温热静水压浮力的效果,加上温泉地风景优美,在观赏大自然时可以松弛身心舒缓生活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摆脱神经紧张的状态,当然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基于此,温泉建设一定要把所处地区的特色努力表现出来,把历史文化、自然景色和自然共生的协调性突出来,而且要选择进出城市有便利性的地方建设,同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刚才提到的文化艺术馆等。

《中国企业报》:温泉在我国是一种矿产资源,企业开发需要收取费用。日本是怎么开发的?

稻垣秀辉:温泉开发在日本完全是企业行为,企业只要把土地买下来,就不需要再交其它费用。政府也不参与温泉的建设,甚至包括通往温泉所在地的道路建设。当然,如果政府认为温泉周边需要公益性配套道路,政府也会投资,但前提必须是公众需要的,而不是仅仅为了温泉企业。但是,企业要缴纳每一个来消费的顾客500日元的税金。

《中国企业报》:日本温泉审批严格吗?如何申请温泉开发?

稻垣秀辉:日本温泉的管理不是政府而是行业协会。申请比较简单,温泉开发企业把有温泉的土地买下来之后,向温泉协会递交温泉开发申请书,经过协会批准后就可以开发了。但是在温泉选址上非常严格,同一区域相邻不会批准两家温泉企业。主要是一家企业开发之后,另一家企业的水量就会减少。考虑到区域内的人口、消费群体等,通常协会会去做第二家温泉企业的工作,让他们不要建设。如果硬要去申请,当然也不会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就是要保证先开发企业经营的权力,减少不必要的恶性竞争。

《中国企业报》:目前我国温泉主要是用于沐浴,比较单一,而且洗过之后的温泉水基本上是直接排出去,没有再利用。日本温泉水在其它方面还有哪些应用?

稻垣秀辉:日本北海道比较寒冷,在有条件的地方,温泉会有机地循环利用。一是可以用于蔬菜、花木等植物的栽培。在日本有90多个市、镇、村都采用了这样的设施,多用于温室或大棚栽培;二是用于水产养殖。在日本,有70多个市、镇、村采用了这样的做法,多用来养殖鳗鱼、甲鱼、罗非鱼等;三是可以用于牲畜养殖。在日本,有9个市、镇、村采用了这样的做法。此外,温泉热还可以用于室内暖气、停车场融雪、化雪等。

当然,温泉的用途非常广泛,还可以制造碘、汤之花,提取天然瓦斯、二氧化碳,生产温泉鸡蛋以及用于产品清洗等。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