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金融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金融投资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低利率下的银行生存调查: 揽储靠理财,放贷更谨慎

对私业务逐渐发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见习记者 袁园

CNS供图

推理财产品缓解揽储压力

接连的降息对银行形成了巨大压力,如何揽储成了银行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为了稳定用户,各大银行均在基础利率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上浮存款利率,以期吸引储户存款。

以北京地区一年期定存为例,国有四大行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不大,执行利率集中在1.75%左右,其中,工商银行略高为1.80%;城商行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较国有银行更高一些,执行利率多为1.95%左右。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挽留客户存款,但也会加大银行负债成本。一位城商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存款利率已到银行能够承受的最大极限。

即便如此,利率持续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银行储户仍然在流失。

据杭州银行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自从利率下调后,储户在存款方面确实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年初就出现了,但银行会给储户推荐理财产品,减少储户流失。“在揽储方面,银行并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通过理财产品这个渠道来挽留客户。”这位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了解到,银行推出理财产品,因为受益较高颇有吸引力。例如杭州银行正在力推的“幸福99系列”,它以一个月为期限,收益率为6.0%。同类产品还有建设银行乾元开心享和农业银行 “金钥匙如意组合”,二者投资期限均为一个月,利率分别为4.2%和4.0%,相比活期存款,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还是比较高的,而且投资期限短、风险小,适合稳健型储户购买。

事实上,银行理财市场已经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328家商业银行总共发行了34391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约为28.85万亿元,无论是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都较上季度有明显增长。以工商银行为例,截至目前,其创新型产品中开放式产品存续规模超过两万亿元,理财产品整体存续规模达到24600亿元以上,已经显现出明显的规模效应。

“理财产品确实对银行缓解揽储问题有帮助,毕竟这些钱也是可以用到贷款和项目投资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银行做理财产品是目前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吸金”的一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存有违规操作现象。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银行理财产品存在很多违规问题。首先,理财产品资金池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并存在很多安全问题,部分银行在做理财计划的时候也没有做足够的调研和准备;其次,银行理财产品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和误导问题,对理财产品的收益没给出明确的说明。

银行放贷仍然谨慎

虽然接连降准降息,使得银行在降低资金成本的同时还增加了可放贷资金,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可能带来的坏账风险,银行对放贷依然持谨慎态度。

网贷315主笔张宁认为,降息降准对银行放贷的促进作用还是有的,毕竟资金空间更大了,但由于经济不景气,尤其是传统工业下行,银行在对放贷这方面还是十分谨慎的,对一些行业甚至提高了审核门槛。

据莫尼塔近期发布的一份对中国银行业的调研报告显示,银行方面针对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仍然十分谨慎,对客户采取优中选优的策略。

南昌银行信贷科业务经理邹梁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利率下调之后,银行在放贷业务方面确实加强了,但是相应审核门槛也提高了,尤其是针对房地产等产能过剩行业。邹梁介绍说,那些产能过剩等不景气行业基本被剔除贷款名单了,多数银行都将目光放到专业市场方面,比如义乌小商品城、大红门服装城等这些流水高的地方。“这些专业市场是银行的必争之地,不仅能带来一定收益,还能带来很多存款,更重要的是这些贷款通常都是批量做的,业务量很大也很安全”。

“利率下调后,理论上讲银行的贷款意愿会变强烈,但是实际上银行并没有降低贷款门槛。”郭田勇介绍说,银行并不会因为融资成本的降低而降低贷款门槛,反而因为坏账率的增长而提高企业贷款审核的标准。

其实,银行考虑的问题也并非毫无根据。从银行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来看,各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普遍上升,农业银行的不良率更是达到2%,蝉联坏账率第一。

“银行对于企业的贷款还是很慎重的,有些银行只是在表面上呼应政策,其实对企业的审核并未放松。”黄震解释说,即便是大企业,在利息下调之后,银行放款的态度也并未松动,尤其是当下经济不景气,逼迫银行在放贷时必须慎重。

消费贷等对私业务受到青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企业贷款谨慎相反的是,银行对个人消费贷愈加推崇,逐渐成为银行贷款业务的主流,并被认为是盈利的新增长点。

“个人消费贷是目前很多城商行重点布局的业务。”兴业银行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随着个人零售消费需求的旺盛,个人消费将成为一块大市场,这不同于企业贷,个人消费贷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个人消费贷的风险远低于小微企业贷款,不容易产生坏账,而且个人消费贷年限较长,一般可做到10-30年。

“一旦在一家银行办理了消费贷款,以后很多相关业务也会留在这里了,这也是抢占市场的有效手段。”这位工作人员表示。

另有工商银行相关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伴随利率市场化加速的进程,大中型企业贷款对银行利润贡献有所下降,但个人贷款业务对利润总额贡献却在逐步提高,推动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快速发展是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对私业务在银行总业务的比重中将不断上升,这是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张宁表示,消费需求的强劲会促使银行将目光锁定对私业务这个领域,同时消费贷低风险和高利率也能满足银行的贷款要求。从目前来看,个人消费贷会成为未来银行贷款业务的趋势。

黄震则认为,随着个人征信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消费能力增加,个人消费贷肯定会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且这个市场也很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至于银行是否会将个人消费贷这个作为主要业务,还是要看银行经营的定位。

另有业内专家表示,银行业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单纯依靠网点的铺设或将不能实现银行负债端的拓展,以粗放型利差收入为盈利点的业务也难以持续,这逼迫银行必须向财富管理、投行业务、金融市场等中间业务转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投资收益、服务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银行利差的缩小,银行会在其他方面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这些金融服务会覆盖转化利差。比如:促进负债来源多元化、提高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效率、提高资产管理等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等,这些都能降低银行对传统存款和净利息收入的依赖。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