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企业: “我们需要能落地的政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笛
双11来了,快递公司又将迎来大考。然而今年的双11让快递企业们倍感纠结。
10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多项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措施;26日发布的《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规定了推进“互联网+快递”等多项措施。
政策利好让快递企业们欢欣鼓舞,但是困扰快递行业多年的“快递车辆进城”、“快递人才培养”以及“快递行业政策、法律标准化”等问题又让他们深感无力。为此,《中国企业报》记者对圆通、申通、中通、全峰四家快递企业的高层、中层以及基层人员进行了采访,以求了解“快递行业最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这一问题的答案。
海量业务量的隐患
“目前国内快递行业最迫切的是需要实现从快递大国向快递强国的转变。”圆通总裁相峰如此回答记者的问题。
确如相峰所言,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快递大国”,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早在2014年,我国快递市场业务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15年1—9月,邮政企业和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总量累计3442.9亿元,同比增长34.7%。
然而,这一庞大的规模之下,依然是整体快递行业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高这一事实。
对于这一点,一线的快递员陈伟(化名)深有感触。作为山东省会城市的快递员,配送包裹并不是一天工作的开始,陈伟需要每天早早地到达网点和其他快递员进行包裹的分拣。
如果我们把视线再拉远一点,就会发现在网点里码放的这些包裹是在更早的时候由车辆从区域分拣中心里整车的运来。在分拣中心里,分拣员通过输送带一件件将通过干线运输而来的海量包裹按照网点覆盖区域进行分类,完成了初次的分拣。
在陈伟的印象中,他曾经看过一个国外物流公司的视频。在这个视频中,分拣由机器完成,基于这种技术,一线的快递人员得以从占据一天工作量1/3的分拣环节中脱身。
这种自动分拣技术在国内并不少见,然而可惜的是,限于资金、市场等众多限制,自动分拣技术只有在极个别的大型区域分拣中心才得以利用。
“物流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这个仅仅靠目前的快递公司很难完全实现,在这方面,政府可以给予相关的政策扶持”。申通方面相关管理人员如此描述。
“最后一公里”瓶颈
在从高层到基层的描述中,各大快递公司几乎都提到了有关“快递车辆入城难”的问题。
“城市配送车辆和电动三轮车通行难,末端配送进小区、校区、商务大厦难是目前比较迫切面临的问题。”中通方面管理人士向记者如此表示。
全峰董事会秘书戴长征对于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一些大中型城市在运行区段和时间上对货运车辆采取了严格限制。快递车辆既要满足市场和用户对快递服务的时限要求,又要规避货运车辆进城的限制,普遍采用改装后的小型客车在城区内运营。但是按照我国现行的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规定,客车不能从事货物运输,这给快递业发展设置了不可逾越的壁垒”。
快递车辆进城难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快递行业末端流通的不畅,而有关快递配送车辆的管理非标情况,又加剧了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这一难题的解决。
“我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使得快递车辆可以参照现行的邮政专用车辆标准,在邮政行业内实现同业同策,与现行的邮政特种车辆享受同等的政策待遇。”全峰董秘戴长征如此表述对于政策的期待。
(下转第十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