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区 成了支农“根据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石岩
古语曰:无农不稳。农业,自古以来就被赋予维护国泰民安的使命。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农村产业发展新局面,有助于尽早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为此,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不断将先进实用技术以及先进设备在园区大力推广,农业产业的效益和收益可依托园区不同程度地提高。今年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其中,就有关农业产业基地、农业园区发展做出规划。
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的重大举措。
园区直通市场
贵州省是山地农业大省。
2013年,贵州省启动了100个现代高效农业演示园区的建造。经过近3年来的探究,走出了一条向农业园区要效益的新路子。
贵阳市乌当区的羊昌镇,有块占地千余亩的农业花卉园区,园区里种植大棚并排连片,育苗室、检验检疫室、实验室一应俱全。这里是全省75个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
在农业科技园的核心区域内,农耕文化园、休闲游乐文化园坐落在不同的区域,各自担负着不同的功能。而在建的一栋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四层建筑,是电商产业园大楼。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集休闲观光、种植培育、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据了解,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带动下,已有20多家企业入驻核心区,去年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991元,为乌当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9%。与此同时,周边乡村也走上了融合发展之路。距园区20分钟车程的水田镇水田村,仅绿化苗木种植面积就达6000多亩,去年收入6000多万元,成为闻名省内外的绿化苗木种植专业村。
在乌当区,通过地块聚集、基地聚集、产品聚集,这5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成为乌当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助推器。
乌当区是贵州省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个例。
据悉,贵州省农业演示园区从2013年的113个发展到现在的326个,形成的优势实现了县域全覆盖。
目前,全省园区招商引资累计签约项目2128个,签约资金2671亿元,园区入驻公司达到3063家。在此基础上,园区运营主体发展迅速,工业水平开始显现,全省园区累计完结总产值2536.8亿元,总销售收入1914.5亿元,显示出园区越来越强的品牌创建和市场开辟功能。农业园区让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全省近五分之一的农民参加了园区建造,就地安置工作170余万人,园区内从业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高出本县域平均水平40%。
“互联网+”接入
乌当区较边远的北部,一些乡镇虽然有丰富的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资源,却常常面临滞销局面,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致富信心。自今年8月初“天天果蔬汇新场农村电商示范基地”成立以来,已经有90户果蔬种植大户先后加盟了这个电商基地。
电商企业负责对外营销、订单收集和物流配送,种植户负责果蔬种植和订单配货。而如今,电商平台每天能接到六七百个网络订单,这样,加入电商基地的种植户,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还稳定了销路。
新场农村电商基地,只是乌当打造农村电商产业的一环。
为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贵州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依托农业园区,率先探索成立了区级农村电商运营服务中心。
如今,电子商务正逐渐成为推动各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践行“大农业”
近年来,全国许多省市通过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步伐,用抓工业园区的理念抓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订单农业、加工农业,创新“公司+基地+农户”、“农户+合作社”、“公司+基地+市场”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模式,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大农业发展格局,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例如,贵州省以农业园区建造为渠道,依托本地区域优势,借助引入人才、延聘专家的技术力量,建立了茶叶、精品生果、蔬菜等产、学、研基地,为园区研制新品种,开发新技能提供科技支撑。目前,一些园区已从单纯的栽培、饲养业拓宽到农产品加工业、仓储物流业、乡村休闲旅游服务业等,一批特色园区的典型发展案例,陆续出现。
以农业园区建造为平台,通过强化现代农业园区的功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园区经济传导力,以此带动传统农业,加速迈进“大农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