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阎雨:
经济将以速度下降 换取质量提升
来源:中国企业报
2015上半年,我国三产比重为6.8%:43.7%:49.5%,主导产业向服务业转化趋势明显。产业结构内部出现分化,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利润率及投资增速等指标保持高位增长;石油加工业、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产能过剩行业生产经营困难,面临深度调整。这种分化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长期趋势。
产业结构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底部逐步向中高端和顶部演进,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结构转型升级离不开现代服务业发展。当前,我国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占GDP的比重仅为15%左右,同发达国家有1倍以上的差距,极大限制了“中国智造”进程。其次,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增速放缓,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要素成本上升,技术引进效应减弱,地方债务风险、金融风险、地产风险等诸多潜在风险逐步显现,这些矛盾互相交织、风险互相关联,也在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转向创新驱动。经济进入新常态,就是要痛下决心,优胜劣汰,甚至择优扶优。
“十三五”时期,在三期叠加背景下,经济将淡化增长导向,强调科学发展导向,以速度下降换取质量提升,背后是经济发展理念、目标追求、价值取向、发展模式、动力机制、调控方式等一系列的转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先需要国际视野,要从国际价值链、全球研发、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全球服务分工的视角加以审视,密切关注世界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引发的机遇与挑战,形成自身的比较优势,适当“走出去”以化解产能过剩。
产业升级优化的另一个关键词是“跨界融合”。制造业服务化、信息化,服务业文化化、特色化,产业集群化、品牌化、绿色化、国际化以获取竞争优势。产业联动是升级的方向,创新驱动是跨界发展的源泉。
未来,企业创新发展需要不断寻求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速产业跨界融合,在这种背景下,产业政策也将迎来转型。其方向之一就是破除市场分割、地区封锁、产业垄断、行业隔离政策,消除跨区域、跨行业要素流动的政策壁垒,减少过于细化的垂直管理带来的产业融合障碍,增强政策协调统筹。其中,我国民营经济虽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增长潜力却在下降,对人均GDP的贡献在缩小。因此政策应以保护产权、统一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调动各类资本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减少对民营经济的限制。
其次是弱化行政性直接干预措施,如目录指导、市场准入、项目审批与核准、行政核准、强制性清理、淘汰落后产能等,以简政放权、宏观调控提高市场配置效率,以扶持性政策补贴公共性、基础性服务,弥补市场失灵。
第三是鼓励自主创新,结合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以创新文化构建夯实技术发展的基础,促进产业的投入要素逐级良性流动。形成战略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和相对完善的协调体系,滚动制定战略产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等重大问题。不断完善人才、技术装备、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等配套法律法规。密切产学研合作,搭建战略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及成果转化平台。整合资源,把行政管理、科技服务、人才、资金等各项工作在同一个平台上组合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统筹兼顾国际与国内、中央与地方、产业与部门的利益关系与运作环节,考虑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掌控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进而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