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3版:园区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3版            园区产业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夏幸福依托产业园唱“大戏”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霂轶

华夏幸福基业布局开发区 王利博制图

在非首都功能外移中,产业转移一直被认为是京津冀规划中的重点和难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至此已经确立,随着产业转移的细化、落地,产业园的发展前景备受业内关注。与此同时,产能过剩,园区产业特色不突出,入驻率低,京津部分园区成了“鬼城”。事实上,京津冀的众多园区如同其他大部分园区一样,在各自的定位中重新寻求一条再发展甚至再生存之路。

产业园区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各参与主体来说都面临着“如何走”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华夏幸福便成为了一个园区甚至房企转型发展的“参照物”。华夏幸福基业股份公司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报告显示,销售金额首次进入行业前十强,净利润增速超过30%。有业绩站出来说话,公司被视为行业标杆似乎也理所当然。

做新城运营商

“华夏幸福在最初发力的五年内,一直坚持产业优先,包括整体盈利打造、资源的分配等等,一切产业优先,就为了打造有特色的产业。”据华夏幸福基业集团副总裁赵威此前的描述,自2002年 ,华夏幸福便开始布局产业地产,力度之大令业内诧异。

在产业地产方面,华夏幸福算是行业先行者,但起初只作为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城市地产及其他收入同比增幅就达286%。发展了这么多年,现在,最新的标语已变成“产业新城运营商”。

根据华夏幸福10月13日公布2015年7—9月经营情况简报,华夏幸福整体实现销售额148.07亿元,同比增长11.40%。其项目固安孔雀英国宫部分楼盘本年累计销售面积366.67平方米;并且,香河孔雀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大运河孔雀城六期项目本年累计销售面积215,733.61平方米。华夏幸福的销售成绩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企业报》记者实地探访华夏幸福的固安项目,项目的销售人员透露,“孔雀城的房子特别火爆,刚开盘便销售一空,很多人排不上。”

不过,在最新公告中,华夏幸福的签约销售面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当然,华夏幸福早已将产业地产作为主营业务,这个数字,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华夏幸福正在下一盘大棋。

华夏幸福的2015年上半年报显示,产业新城营收130.2亿元,同比增25.35%,上半年依然主要由环北京区域贡献业绩,营收达150.9亿元,后期发力的浙江嘉善区域和无锡区域营收分别达到12.6亿和3.4亿。

固安工业园成经典

在华夏幸福的诸多项目中,名声在外的固安工业园区同时受到业内人士的推崇。

固安工业园也是唯一一个入选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的产业新城案例。与此同时,7月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固安PPP模式,国家发改委推出13个PPP示范案例中,固安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项目代表河北唯一入选。

华夏幸福的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固安工业园主打装备制造业,目前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公司、上海联孚新能源科技公司、北京联飞翔科技公司、北京航天振邦精密机械公司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已进驻。”

据悉,固安工业园区在产业基地附近设置了生活配套区,规划建设居住、商业、文化娱乐和医疗服务等全方位配套服务设施,为入园企业员工提供完善的生活服务。未来三年园区还将建设医疗卫生服务站、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商业中心和酒店等配套设施。

上述相关负责人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华夏幸福上半年公司产业园新增入园企业65个,签约投资额253.4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上涨19.6%。同时,与中国卫通集团、中科财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太库科技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全方面合作。

“产业园最看重整套的思维,行业属性和内在规律是做好产业园的关键。”赵威所反复强调的,华夏幸福的“产业大棋”似乎刚刚完成初步布局,相对于开发商的身份,“产业新城运营商”将成为华夏幸福更为人知的品牌定位。

做大园区增量

固安工业园项目为华夏幸福扩大增量业务奠定了基础。

近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投资41.5亿元共同打造北方车辆汽车产业园。

据介绍,双方的合作将以北方尼奥普兰客车和北方旅居房车两大民品为重点业务,共同构建车辆研发生产平台、智能制造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三大平台,最终形成客车、房车等一体化的汽车研发制造产业基地。

记者了解到,北方车辆汽车产业园投资额共计41.5亿元,拟落户于华夏幸福现有产业园区或双方共同确认的产业园区。未来,该产业园将成为尼奥普兰客车(北方客车)的生产基地。双方还将建立北方车辆智能制造研发中心项目,重点涵盖自动化装备制造及机器人系统集成、系统应用等领域。

北方车辆汽车产业园的建设,将更好释放北方车辆在客车、房车领域的丰富资源及技术人才储备,并加快整车制造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步伐。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