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中国企业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中国企业评论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里收购优土,互联网寒冬抱团取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沈闻涧

互联网的寒冬真的要来了。这次阿里全资收购优酷土豆,一度被外界认为是阿里巴巴的一箭三雕策略:一是生态平台的重要棋子,关乎阿里电商生态圈的持续完善和升级。二是优酷土豆还承担着阿里影视娱乐和电商抢夺第三块屏的重要跳板和平台作用。三是优酷土豆背靠阿里这个中国最大的广告主平台,也能实现自身的快速盈利和经营扩张,最终推动阿里的综合营收和盈利能力。

其实在笔者看来,阿里收购优酷土豆这件事情,最大目的和作用除了快速推动和实现优酷土豆的全面盈利,从而推动阿里的综合收入和盈利能力增加外,还让上市公司阿里拥有更多的炒作题材和商业空间,从而带来资本市场上的更多商业想象空间,进一步提升和优化阿里集团的综合盈利能力和水平。

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行业的寒冬已经到来了。早在今年9月阿里就开始缩减校园招聘,而百度则冻结大规模社会招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已经在中国狂飙激进10多年的互联网行业的寒冬真来了,属于互联网产业的专属政策红利、市场红利正在快速消失。未来,互联网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拥抱传统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才能产生新的市场红利。

如果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相关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的资本手段推动并购、收购,玩简单的“1+1>2”的数字游戏,而缺乏对于相关业务块板差异化竞争力的提升和打造,只能让中国的互联网产业陷入“大而不强”、“虚胖浮肿”困局之中。以2014年为例,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总营收为490亿元,而美国互联网巨头谷歌的总营收为660亿美元,两家公司的员工均为5万人左右。从单个员工的贡献率来看,谷歌是百度的10倍左右。

无疑新的挑战摆在中国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面前,无论是BAT等大象巨头们,还是那些互联网行业的蚂蚁们,必须要找到一条真正靠市场、用户来驱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年以来,大量风投资本对于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热情也在急剧下滑,特别是像优酷土豆这样长期靠烧钱寻找商业模式的企业,已很难继续依靠透支资本的力量生存下去,必须要快速去除互联网的虚火和泡沫,实现自我造血功能的打造。

当前对于阿里来说,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买下业务和布局已经相当成熟的优酷土豆,都是一笔不错的生意。短期来看,整个电商平台已经完成从电脑屏向移动手机屏的转移,接下来可以看到的将是面向第三块大屏——电视屏的扩张。对于阿里来说,收购优酷土豆这样一家拥有数亿用户的轻资产公司,要比收购一家传统的电视机企业完成对电视屏的覆盖和布局来得简单。更为重要的是,优酷土豆可以进入所有不同品牌的电视屏中。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阿里对优酷土豆的收购完成,对于后者来说可以从阿里获得大量的电商广告客户,同时还可以带来“一边在优酷土豆看电视节目,一边来自阿里电商的相关商品就会智能推送”,最终让后者不只是一个产品广告窗口,还是一个全新的产品销售平台,更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

长期来看,优酷土豆与阿里影视文化平台的融合互补性极强,也将会进一步推动和强化阿里影视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至少从现在来看,前者的海量视频内容,以及电影电视制造能力,都是阿里这一平台最为需要的资源和平台。同时,双方基于阿里大数据可以展开的视频内容定制、开发也具很强的想象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阿里对优酷土豆的全资收购还敲响了国内互联网产业相关企业转型、升级的警钟。对于所有互联网企业来说,必须要快速找到自己的造血功能,要么成为被收购对象,成为BAT大平上的重要一环,要么就是快速的联合同行抱团取暖做强自己。因为接下来的这个冬天,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将会有点漫长,而且不会是在短期内就能走出低谷的。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