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园区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园区调查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开区转型: “一区多园”或迎来“阵痛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少杰

河北省环保厅:发展“一园多区”,承接京企转移,环评底线要守住,环保导向要坚持。

围绕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近年已有不少地方经济开发区(下称:经开区)开始探索“一区多园”(下称:“区中园”)发展新模式。随之催生出名目繁多的各类产业园,并且兴建之风在多地劲刮。不过,在看似实现精准招商和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园区定位雷同、产业同质化现象也日渐突出。

从一枝独秀到花开满园

“园区内生动力不强、企业产业关联性差、集聚优势不明显”等困局,曾是经开区普遍面临的发展难题,严重制约着经开区的高端化进程,延缓开发区的发展节凑。

改变从去年开始,当时,中央发布《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从上到下,都将谋划经开区的未来之路提上日程。通过对此现象的观察可以发现,各地经开区普遍将探索的“一区多园”新模式作为实现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主抓手。

“新形势下,要用新思路、新模式办园区,实行‘一区多园、一区多体、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多元投资、多元招商’的开发思路,大力发展‘区中园’。” 10月12日,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军红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来自各地经开区的积极响应,对这一观点提供了佐证。

自今年以来,先后有河北、湖北、福建等省分别发文,以不同形式和内涵,支持、鼓励经开区建设“区中园”。这使得“区中园”在各地建设骤然升温,调查发现,目前,一个省级经开区内新建开发有各类产业园多达3—5个,有的甚至更多。

在王军红看来,“区中园”建设所呈现出的遍地开花之势,与当前政策扶持和引导不无关联。

2015年2月份,河北省率先在《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鼓励经开区与战略投资者之间、经开区相互之间结成合作联盟,以多种模式跨区域合作开发运营“区中园”。

4个月后,湖北省、福建省等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对未来开发区的发展,对发展“区中园”提出相关意见。而此前,浙江、四川、山东也已释放明显信号,一致力挺在经开区内建设“区中园”。

另外一些省份,即便没有明确公布相关政策前,当地的辖区市、县,对“区中园”建设也是暗流涌动。以河北为例,有关支持建设“区中园”的文件,虽然今年初才下发,但该省沧州市经开区早在2013年初便已开始着手推进“区中园”建设步伐,就在当年,沧州经开区的台商工业园、管道装备园、中韩工业园、现代物流园、汽车产业园和科技创新园六大园区,就实现了快速推进。

据沧州市经开区管委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介绍称,按照“一区分多园、多园带一区”的定位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发展,沧州经开区“区中园”建设已由过去台商工业园(即台商产业转移创新基地)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全面开花。

“大干快上”

忽视错位发展

“区中园”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沧州经开区逐步成为聚集大产业、构建大园区的发展平台。

据了解,该区已形成汽车产业、管道装备、生物医药、科技产业、汽车贸易、现代物流六大主导产业。此外,自“区中园”建设后,入区项目节节攀高,仅2013年全区共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152亿元。

“借助‘区中园’建设契机,加大引资力度,开展‘一园一特’产业招商,招商引资步入良性循环。”开发区一负责人说。

显然,沧州经开区围绕品牌园区、特色园区建设,已相继形成包括装备制造、汽车产业、现代物流在内六大主导产业。

然而,同是位于沧州市辖区的沧州临港经开区,作为一个国家级经开区,其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样是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为主。

据资料显示,“十二五”以来,沧州临港经济技术按照预先设定的要求,要充分发挥沧州沿海临港和化工资源丰富、产业基础等优势,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加速推进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至此,已基本形成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现代物流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已建成及正在建设的项目达到80多个,总投资600多亿元。由此可见,该区四大主导产业中的两项,与沧州经开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形成雷同定位。

不仅如此,距离沧州市区仅有40公里的沧州市青县经开区,通过招商引资,也在积极将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业打造为该县经开区发展主导产业。尤其是该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目前,已落户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已达17家,总投资34.8亿元。

沧州部分园区定位雷同,在全国经开区中仅是一个缩影。

有数据显示,早在2012年,山东济南全市共有各类省级以上园区10个,各园区机械装备、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同质化率分别达到60%、50%、40%。

“百区一面”

或失比较优势

记者通过梳理还发现,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正成为各地经开区竞相建园争食的“香饽饽”。

以新能源产业例。据初步统计,位于京津冀沿线经开区内有关新能源的产业园区,数量多达数十个。

位于北京的大兴采育经开区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区,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北京市政府及北汽集团共同建设的项目,是部市共商共建、政企共建的成功典范。此外,北京亦庄经开区内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正在崛起,目前,已集聚了20余家从事以硅材料应用为主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企业。

与北京相比,天津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势头,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了解,天津市西青区新能源产业园一期工程将于近日竣工投用。据悉,该产业园将建成一流的新能源示范工业项目,并同时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防护装备研发生产基地。产业园分两期开发,一期主要是建设研发中心、生产车间、办公楼及配套设施,引进风、光互补发电应用技术项目。

天津滨海高新区根据战略规划,同样将新能源产业立为标志性产业,引进并支持发展了一大批新能源产业项目,推动天津滨海高新区成为全国最受瞩目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对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河北而言,为了发展新能源产业,也不惜以遍地开花之势打造承接平台。”有知情者透露。

目前,沧州河间瀛州经开区的奥丁河北新能源产业园已破土动工,沧州中捷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园、邢台南宫经开区的CSG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已投产启用。

另据了解,在河北全省196个省级经开区中,已建或准备建新能源产业园的意向项目占三分之一。

王军红认为,同一区域、多个“区中园”,如百区一面、产业雷同,这必将产生同质化竞争,长此以往,不利产业集聚发展和形成特色。他建议,一些经开区应按照差异化发展的理念,积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经开区产业支撑能力方会得到提升,园区内的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或将释放。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